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其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传统文化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很大的社会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从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入手,着重论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进一步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用资源。
标签:传统文化;现代价值;借鉴意义。
中国社会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的产物,是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简略说来,它作为社会整合的精神遗产、道德建构的再生资源和生活观念的导向因素,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我们进行创造的依据,在中国,可以说,每个人都离不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因为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确信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必将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得到发扬,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然被冲刷而淘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为主的中国文化的综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同时兼容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是一种稳定的、历史悠久的文化系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不仅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观念文化。观念文化是一种有系统的思想理论,同时也是各种文化形态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代观念文化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观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基本载体,例如,儒家文化中崇尚道德的仁义思想,道家文化中蕴含的科技文化思想,法家文化中所推崇的法治思想以及佛教文化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等都是观念形态文化的表现。
2、历史文物。历史文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中不仅包含着器物,如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瓷器、陶器、古钱、铜镜等,而且还包含着艺术品,如书法、绘画、古建筑、陵墓、古代服饰等。例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从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秦朝历史真实的一面。
3、制度文化。所谓制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指社会制度。中国社会属于超巨规
模的政治体制,并且宪制与法律传统相对贫弱,因此,中国古代”传统制度的核心精神是伦理化而不是法理化的,社会系统的基本运作是人治化而不是法治化的。”[1]
4、古代典籍。除观念文化、历史文物和制度文化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关于农学、文学、史学、天文历算、医药养生等古代书籍。”古代典籍文献的遗存,则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只有向这些典籍文献遗存中去尽多地探索一些信息,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历史才能具有真切的认识。”[2]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融入到了中国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积极作用更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传统文化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宝藏,我们今天研究它,就是因为它有现代价值。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中观念文化成果的价值
1988年1月在法国召开的”人类如何面向21世纪”讨论会上,再次提到孔子思想对世界的作用,
瑞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说明2500年前产生的儒学,经历了长时期的历史演变发展,其中思想理论的精华仍具有时代价值。儒家文化”从家庭中的孝、悌到社会上的忠、义、礼、智、信,并要求个人加强自我修养,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从而使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治理取得统一。”[3]韩国和日本对儒家文化也非常尊重,比如,韩国著名的成均馆大学仍以儒家思想为宗旨,以仁、义、礼、智为校训,并且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也于2004年在韩国挂牌成立,2006年同济大学与日本联合成立了孔子学院。可以说,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思想文化都有现代价值,再比如,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一书里面的农学理论,经历了将近1500年,到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农学价值,也可以说其中有些论述具有永恒的价值。即便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烟云也不能淹没这些思想理论的光彩。在这里,借用美国文化社会学家E·希尔斯的话就能说明问题。他说:”即使我们承认,每一代人都要修改前辈传递下来的信仰和行为规范,我们还必然会发现,大量的信仰过去被拥护,现在仍然被拥护,许多行为范例过去被奉行,现在仍然被奉行,而且,这些信仰和模式与近期出现的范型相互并存。”这句话说明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稳定性,因而现代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传统文化的某些因素。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批判的基础之上,并且对其继承、发展和丰富的过程。
在当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突出地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德性文化”,传统道德也是最有继承价值的部分。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思想能够为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的构建提供资源,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的思想,”被称为人类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共识,是人类和平共存的最基本原则和保障。它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包含了宽容、互相尊重和与人为善的精神,它可以保证公民的人格受到尊重和权益不受损害,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4]而另一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核心就是要求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讲究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就是要在承认并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益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达到互爱互助,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获得发展,实现人格的独立,进而与天下之人共同发展提高。儒家这种立人达人的思想,正日益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它是一种更高的道德要求。再比如,”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的思想,则强调了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认为一个正直的人如果不能治国平天下,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能放松个人的道德修养,仍然要承担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5]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主张求变,《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以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大张旗鼓地宣扬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可以说,变革与发展互动,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建立良好的现代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这一思想体系包括:把”仁爱”之心扩展到自然万物,主张尊崇自然、保护自然,并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同类,”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西铭》)。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样才能得到自然的赐予和恩惠,达到天人协调,”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这些思想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大一统”、”兼容天下”、”爱国主义”等观念,则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这种力量,增强了中国人的共识,形成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传统文化可以超越种族、区域、阶级的界限,以文化为桥梁,以思想为纽带,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将整个民族的感情、意志凝聚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产生巨大的文化整合力量。传统文化的这种整合力,能够增强各地华人的本根意识,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社会成员之间结合和凝集的最根本的力量就是传统文化所产生的文化整合力。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整合力量对现代生活具有很大的价值。
2、传统文化中有形文化成果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考验,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中国传统观念文化对树立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观念有很大借鉴价值。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探索和研究,除观念形态文化成果以外,关于传统文化中有形文化成果也不能忽略,因为传统文化中有形的成果比观念形态的成果更加具有现代价值。例如,中国古代的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书法、绘画以及古建筑等,可以说它们所蕴含的历史和美学内容具有一定意义的永恒性。气势雄伟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不仅显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而且还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瓷器作为我国重要的文物,是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并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明。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兰亭序》被奉为”登峰造极,风神盖代”的宝书,古代人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当代人仍然能感受到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美,他的书法被后人评价为”飘若游云,矫苔惊蛇”。各种艺术品给人的美感,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同样,建造于明清时期的苏州园林,被称为山水园林的典范,体现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追求,创造出了极其优美的空间意境,为古今中外的游人所喜爱,可以说,这种艺术之美具有永恒的价值。
三、构建和谐社会应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有用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是民族精神的旗帜,对于和谐社会的创建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凝聚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从以下几方面充分发掘、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有用资源:
1、注重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很多,例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以及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都是忧患意识的表现。增强忧患意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当今,注重忧患意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中庸”思想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即社会中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矛盾交织,却能实现多样性的统一;不同的事物聚在一起,却能协调和谐、共生并存、互相促进。而要达到和谐境界,就要坚持中庸之道,”中庸”主张道德与行事相结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要恰到好处,以”中庸”为手段,达到和谐的境界。所以,”中庸”是人类处理问题的明智选择,这一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矛盾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3、关注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
民本主义思想要求关注民生,以民为本。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就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精髓的体现。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
4、推崇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
“贵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这种思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贵和”既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则,又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同时也是处理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则。中国人一直把”和”作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准则,主张”协和万邦”,这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弘扬中华民族的”贵和”传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