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研究报告
——以春节文化为例
1.问题的提出、目的与意义  -------------------------      3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         
4. 主题综述      -----------------------------------------      7
5. 问题与思考      --------------------------------------      8
6. 附录   
  附录1  参考资料目录    ---------------------------      9
  附录2  问卷样卷    ---------------------------------    10
  附录3  春节文化概观    ---------------------------      12
一、问题的提出、目的与意义
最近一些年来,弘扬传统文化成了一个很响亮的口号,倡导国学、宣传传统文化的热潮,风靡了整个学术界、知识界、文化界、出版界。但是,传统文化到底有多强的生命力,它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到底能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究竟应该放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实在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拿破仑曾说过: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此话拿破仑基于什么做此断语无从得知,或许是因为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拥有的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的国家具有不怒而威的力量。
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
那么,传统文化到底对我们生活在现代人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它,又怎样的态度来对他它,是这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正确为我们现代人所用呢?
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讲都是最重视的一个节日。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过春节的习俗。这些习俗伴随着中国人走过一年又一年,其中有很多的习俗消亡了,也有很多新的习俗诞生了,在这样的演变中形成了中国最具传统特的春节文化。作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十分值得我们研究探寻,以此作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切入点,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生活的影响,并初步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和展望。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调查与访谈的方式。
在实际与网络共发放问卷110张,收回有效问卷100张。其中城市人口46人,城市人口54人;15~29岁年龄段60人,30~60年龄段20人,高于60者20人。将被调查者按城市乡村之别与年龄分层,通过认真的统计与缜密的分析,算出每道题每个选项所占比例,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实地调查中,实地观摩春节活动现场,还有进行访谈。其中5~29岁3人,30~60岁3人,60岁以上者4人。其中包括一名海宁市文化馆的民俗专家。
  调查时间跨度比较大,春节前以资料收集、问卷调查为主;春节期间重在实地调研与访谈;节后开始资料整理并形成报告陈述。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调查报告和实地访谈的整理与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问卷第一题的设计意图是根据对各年龄层次的对比分析,得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时代差异。以此来发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影响力大小。
设计问卷第二题时主要考虑到了城乡差别。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势必造成了部分传统文化的流失与变化,而农村相比较更好的保存了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
第三题主要是调查人们对于具体传统文化到底有多少了解。
从图上可以看出,各个文化种类的都有不少人了解,并且数值也较大,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状况还是不错的(这里说继承,有关传承下面会讨论到)。我们还可以看出,其中传统文学所占比重极大,说明了这种文化形态对于我们的影响是比较深远广泛的,这与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其他形态大抵相差不大,说明其影响力大致相当。
再下来就是针对春节的问题。四题的调查的是人们对春节文化的各方面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祭祀文化(如祭灶王神,祭祖,放爆竹烟花)、装饰文化(如贴春联,倒贴“福”字,年画)、 饮食文化(如腊八粥,年夜饭)、交往文化(如拜年,守岁,压岁钱)、庆仪文化 (如庙会,舞龙舞狮)都比例差别不大。其中祭祀文化农村比例较大,装饰文化北方比例相对
稍大,其余区域差异不大。
第五题以参与项目多少形式调查了人们对春节的参与度。
第六题以参与时间形式调查了人们对春节的参与度。
时间
年龄
很少
一半左右
很多
几乎全部
15~29岁
16%
10%
8%
0%
30~60岁
15%
9%
5%
0%
>60岁
9%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14%
12%
2%
一图和一表显示,农村的春节参与度明显高于城市。调查中还发现,年龄较大被调查者的参与度也要高。实地采访中还发现,年龄较大被访者中,女性参与度也较高。
第七题开始讨论传统文化的影响。此题调查了传统文化对于国人的影响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爱面子、明哲保身、大丈夫气概和自强占了大数。相对来数,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的影响要大,但是爱面子等不怎么积极的影响为数虽不极大,但其所占比重也显示了传统文化的两面性,即其影响的双重效果。
从第八题的调查中,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传统文化影响大,但在逐渐衰弱”。由此可见,传统
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力在逐渐降低,它所承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碰撞的极大压力。
第九题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包括四化、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等),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问的最主要目的是探寻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在采访民俗专家时谈到此话题,他说:“传统文化并不是复古,它也与现代化不矛盾,中国想要实现现代化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关于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借用美国一位文化社会学家的话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即使我们承认,每一代人都要修改前辈传递下来的信仰和行为范例,我们还必然会发现,大量的信仰过去被拥护,现在仍然被拥护,许多行为范例过去被奉行,现在仍然被奉行,而且,这些信仰和模式与近期出现的范型相互并存。这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四层意思: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已发生“错位”,传统文化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二是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稳定性,因而现代生活中仍存在着传统文化的某些因素;三是尽管现代生活仍继承着传统文化的某些内容,但这种继承不是一成不变的拷贝,而是有所修改的被接受并发展;四是现代生活在创造着新的文化。这或许可以用错位——继承——发展——丰富来表述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
第十题是很直接的问被调查“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性。有33%认为是很重要的,67%认
为有一些重要。值得提到的一点是,年轻被访者中有提到说其重要性很大一部分在于娱乐性,即传统文化的娱乐化商业化问题。因此,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值得认真思考,并且值得更加细细探究的。这不仅牵扯到传统文化发展方向问题,更有关于教育、传媒等多方面。
十一题探讨的就是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过程。
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从图中可以发现,文化典籍作为物质载体起了很大作用。但口耳相传以及大众传媒和商业宣传这些无形的方式,占
了非常大的比重,这说明在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过程中,方式是十分多种多样的,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其影响力之大,
十二题所探究的就是上文中多次提到的传统文化商业化的问题,即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提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严肃提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被访者中无人赞成,三分之二人不赞同,其余说不清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