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墙纸》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可爱墙纸
作者:***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年第01期
        摘 要:夏洛蒂·帕金斯·吉尔曼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位女权主义先驱。她的经典短篇小说《黄墙纸》是其女权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这个半自传体的小说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描写了当时美国女性与男性社会中长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从而引起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要重新认识自身,取得平等和自由。
        关键词:女性地位;女性意识;自由平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3-0012-01
        夏洛蒂·吉尔曼(1860-1935年)被称为“美国妇女运动知识分子领袖。”《黄墙纸》是她的代表作品,也是现代女权主义的经典著作,反映了美国女性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为女性获得与男性同样的平等自由而呐喊。
        一、女性主义的表现
        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从属地位。对于传统的性别特征来说,男性的形象特点就是理性、强壮、保护者和果断的,而身处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的角特征一般都是不理性,脆弱,被保护的对象,而且又优柔寡断。男权社会下只要提到男性的时候就等同于提到了女性,因为女性的形象总是作为突出男性特征的反面形象出现的。
        “我”被丈夫带到了楼上的育儿室,房间里钉上栅栏的窗户,笨重的无法移动的床……正如吉尔伯特和格巴《阁楼上的疯女人》中所说的,女作家作品中的房屋、洞穴、镜子、锁住的衣柜、箱子等等都是妇女遭到限制的象征。“我”的丈夫将我放在育儿室里面,还叫“我”小宝贝,实际上是无意识的将“我”归为需要悉心照顾的一边。小说的叙述者“我”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只需要听从丈夫的安排就好了,并不需要有什么主观能动性。对男性写作权威的挑战。
        在《黄墙纸》中,叙述者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身份出现本身就是对男权世界的挑战。在传统观念中,男性掌握着书写历史以及话语权利。当女性开始拿起笔,就是对男性权威的挑战和颠覆,这当然也是为社会习俗所不容的。
        文中叙述着一直认为自己的病并没有丈夫的说的那么严重,需要不工作,不思考的静养。故事中丈夫是禁止自己妻子进行写作的,认为不思考病就会好得快一些。他不停地强调“我编造故事的想象力和习惯必然会把我的精神衰弱引向一种兴奋的幻想状态”。故事中的想象力即就是代表了女性开始有了独立的,理性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然而这与传统男女性别特点中,女人是柔弱的,不理性的特点是相违背的。传统的男性写作的特点是,理性逻辑、清晰地线性叙事结构。但是“我”作为一个患有轻微抑郁症的人反倒可以借着“病人的头衔”肆意发挥,有时颠三倒四,有时甚至会出现幻觉。作品中这种逻辑混乱不清、散漫细腻的女性写作方式与传统男性的写作手法背道而驰,一反传统,向男性写作的逻辑线性叙事结构提出了质疑。
        二、觉醒
        在传统的父权社会的影响下,女性一直在情感、个性和才能上遭到压抑。吉尔曼在小说中真实的描写了女主人公“我”感受到的压抑,暴露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身体和内心都遭受到压迫的处境。
        故事的叙述者“我”的处境和当时19世纪初期大多数女性一样,承受着男权社会各方面的
压抑。“我”在来到这个房子之后曾经向丈夫提出要换房间、换墙纸、要进行写作等等要求,但是不幸的是,这些个想法都被丈夫以“对疗养没有任何帮助”为由而拒绝了。当叙述者“我觉得自己插手所有的事情似乎并不值得,于是我开始变得异常烦恼和爱发脾气”时,“我”开始因为墙纸“喜欢”上了这个我曾经无比讨厌的房间。
        “我终于出来了”, 在这个出逃的过程中,“我”和墙纸里面的女人融为一体了,在帮助她突出重围的时候“我”感到了自由的快乐,女性最终突破那“坚固的栅栏”——社会对女性行为的种种束缚中走了出来。小说的最后,丈夫看到“我”之后晕倒了,实际上就是父权在抗争的女性面前倒塌了,女性获得了思想上的自由,实现了自我。
        三、结语
        《黄墙纸》中女性的角反映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刚开始沉默、服从、处于附属地位,渐渐地有了反抗的意识,有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渴望实现自我的意愿。这些都深刻的映射了男权社会中男性在各方面对女性的压迫和控制,从而引起女性重新认识自我进行反抗。故事的叙述者最后获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解放,是精神上的解放。她已经逃离压制她的父权社会,父权文化,父权空间,在幻想中了了属于自己的“甜美可爱的花园”。
        参考文献:
        [1]Gilman,Charlotte Perkins.The Yellow Wallpaper and Other Writings[M].New York:Bantam House, Inc.,1989.
        [2]Tyson,Lois.Critical Theory Today—A User-Friendly Guide[M].New York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1999.
        [3]陈芳.吉尔曼小说《黄墙纸》中的女性角分析[J].外国文学,2001(12).
        [4]吉尔曼,夏洛特·帕金斯,吴其尧(译).黄墙纸[J].名作欣赏,1997(03).
        [5]李靓.《黄墙纸》中的疯癫涵义[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14).
        [6]刘风山.疯癫,反抗的疯癫—解码吉尔曼和普拉斯的疯癫叙述者形象[J].外国文学评论,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