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 绝句 为题。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明末王嗣奭《杜臆》说 是自适语 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文学
(一)
第一首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堂西的竹笋,堑北的行椒,园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树。诗人
在这远离闹市的幽静环境之中,因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草堂的爱赏,以及他对生活的朴素的要求。他久经奔波,只要有一个安身之地就已经满足了。显然,这首诗虽属赋体却兼比兴,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以作为组诗之纲。当时杜甫因好友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足证严武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宾都不是严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这就可见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志趣了。[6]
(二)
第二首诗写浣溪,状其水势浩大,借 欲作鱼梁 而抒情,非真 欲作鱼梁 也。因为 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故公不敢冒险以取利。 (《杜诗详注》卷十三引)对此解说,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 是为公所愚也 。他说: 须知 蛟龙,之想,只从 云覆、 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 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为这首诗 为作鱼梁而赋,而自况不凡 ,则未免有点牵强。其实,这首诗并非什么 自况 ,只是流露出诗人对能否在洗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担心情绪。这才是 不敢安 三字的真实含意。诗
人觉得自己在草堂尽管心境淡泊,无所奢求,但仍难保不测。诗中谓溪下有坟龙,时兴云雨,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却也十分形象化,隐隐可以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这也正是诗人当时 三年奔走空皮骨 的心理状态。[6]
(三)
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 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 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泽交错,展示了的明媚景,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诗句有声有,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一个 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 西岭 ,即成都西南的岷,其雪常年不化,故云 千秋雪 东吴 ,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
也称东吴。这里借指下游的江南地区。 千秋雪 言时间之久, 万里船 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境界开阔,情志高远。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拓宽了广度,使得全诗的立意一下子卓尔不,既有杜诗一贯的深沉厚重,又舒畅开阔,实为千古名句。
苏轼曾经说过: 少陵翰墨无形画 。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彩鲜明而又和谐。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出语雄健。全诗对仗精工,着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每句诗都是一幅画,又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7-8]
(四)
第四首诗为药圃而赋。王嗣爽《杜臆》说: 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 种药扶衰病,之
句。 (《杜诗详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鳌)当另有所据。 前两句写药圃景,种药在两亭之间,青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后两句虽也是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一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状作了描绘,足见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但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鳌注: 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术及成形身。 浦起龙亦说: 空山隙地,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 可以参看,以见杜甫虽因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但仍担心着 不测云 ,总是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名家点评
程大昌《演繁露》(卷四)云:诗思丰狭,自其胸中来。若思同而句韵殊者,皆象其人,不可强求也。张祜送人游云南,固尝张大其境矣,曰 江连万里海,峡入一条天 。至老杜则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又曰 路经滟灏双蓬鬓,天入沧浪钓舟 ,以较祜语,雄伟而又优裕矣。
《漫叟诗话》:诗中有拙句,不失为奇作。若 子美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之类是也。
《高斋诗话》:子美诗云: 两个黄鹂鸣翠柳,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坡《题真州范氏溪堂诗》云: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 盖用杜老诗意也。
曾季狸《艇斋诗话》:韩子苍云,老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人用颜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 上方见得 上方见得 、此说有理。
范季随《陵阳先生室中语》:杜少陵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王维诗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极尽写物之工。
杨慎《升庵诗话》:绝句四句皆对,杜工部 两个黄鹂 一首是也,然不相连属,即是律中四句也。绝句者,一句一绝,起于《四时咏》: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是也。或以为陶渊明诗,非。杜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实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