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孤鹤思太清》阅读答案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孤鹤思太清
    朱熹
    孤鹤悲秋晚,凌风绝太清。
    一为栖苑客,空有叫声。
    夭矫千年质,飘摇万里情。
    九皋无枉路,从遣碧云生。
    [注]①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②太清:天空。③夭矫:屈曲而有气势。千年质:古代以鹤为长寿的仙禽,故此称千年质。④九皋:深远的水泽地。⑤从:任凭。遣:让。
    (1)简析颔联“空有叫声”中“空”字的妙处。(3分)
    (2)诗中塑造的孤鹤形象有什么意义?请结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答:“空”字这里是徒然、白白的意思,(1分)写出了孤鹤徒然为失呼鸣,突出了孤鹤孤独凄凉之极。(1分)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字里行间寄寓着诗人感伤叹惋的情怀。(1分)
    (2)(3分)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描写了一只失的仙鹤,被关入园林之中,虽有翱游万里的雄心,却不能展翅飞翔,(1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束缚,充分施展自己抱负的情怀,以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这种理想的悲哀。(1分)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⑴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⑵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3)说说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答:四句写了四种景,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彩绚丽,
语言清新生动。
    译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
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白居易《题山石榴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题山石榴花
    白居易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注释]山石榴花即杜鹃花。
    1.这首诗表现了山石榴花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2.作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山石榴花的特点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茂盛热烈,姿态婀娜,香气浓郁,鲜艳娇美,平易淡泊。(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如生命力旺盛、乐观、不惧逆境等)
    2.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和反衬的手法。(3分)
    比喻:“翦碎红绡却作团”“露销妆脸泪新干”两句分别把山石榴花比作“红绡”和娇媚的女子。拟人:颔联“风袅舞腰”“妆脸”“泪新干”等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山石榴花的婀娜娇美。反衬:颈联用“蔷薇”“菡萏”的不易接近来反衬山石榴花的平易近人。(每种手法的举例分析1分)
    [赏析]
    《题山石榴花》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做的诗词之一。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派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于洛阳城南琵琶峰。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运用比喻写出了石榴花的茂盛热烈;“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花的姿态婀娜;“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运用反衬手法来写山石榴花的平易近人;“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这里写的是石榴花的品质平易淡泊。
   
陈子龙《渡易水》戴叔伦《塞上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浚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
    ①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
    ②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
    塞上曲
    戴叔伦①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②。
    [注释]①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②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渡易水》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
    B.《渡易水》后二句即景抒情,从眼前所见的凄切苍凉之景,引出对国事的隐忧。
    C.《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
    D.《塞上曲》尾句化用典故,却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基于班超爱国精神的升华。
    E.两首诗语言深沉,苍凉悲切,均可见出诗人激荡的内心情感和饱满的爱国激情。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B、E(选B给2分,选E给3分)(B凄切苍凉之景理解有误,从“潺浚”、“碧”可以看出,此处当是以乐景衬哀情。E、《塞上曲》通俗明晓,并不深沉;《塞上曲》壮怀激烈,并不“苍凉悲切”)
    2、答案示例:①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清除边患、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渡》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志向,诗人途经“燕赵”旧地,想起荆轲,渴望效命疆场;《塞》诗写大唐军队敢叫胡儿有来无回,士兵们以身报国,表达了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②不同之处:《渡》诗隐含忧国伤时之情,而《塞》诗昂扬向上。尾句感叹到哪里去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或:感叹当今国事衰微,即便荆轲这样的勇士也无用武之地),表达了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塞》诗整首诗都洋溢这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雄健壮烈。
    [评分说明]本题6分,答出相同之处3分,答出不同之处3分,意思相近即可。
曹德《沉醉东风·村居》阅读答案附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双调]沉醉东风•村居
    曹德
    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江糯吹香满穂秋,又打够重阳酿酒。
    注释
    ①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花:菊花。
    ②樽:盛酒的器具
    ③江糯:江南地区特产的糯谷,又叫江米
    (1)请简析前两句中“宽”和“闲”所蕴含的意思。(3分)
    (2)“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宽”实际上是窄,以“茅舍宽如钓舟”来形容茅舍的窄小;(1分)“闲”的不是沙鸥,而是“老夫”,(1分)说明作者生活自由。(1分)
    (2)清江映白发,早降的寒霜使菊花凋零,作者借酒浇愁,(2分)流露出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凄苦之情。(2分)
    【赏析】:
    这支曲子题为村居,首句即用“茅舍”领起,点出环境,用“宽如钓舟”写明住宅的简陋。第二句用一“闲”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的乐趣。三句“江青白发明”,进一层写出村居的时日已经不短,着意写出久在村居之乐趣。四句用寒霜的早至,来衬出得以早赏秋菊的乐趣。第五句化用“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诗意,显出了村居无拘无束之乐趣。第六句抓住“江糯吹香”这具有特征性的农作物,用“满穗秋”三字写出田野的丰收在望,并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这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借“江糯”系酿酒的最好原料,来暗写村居往来者的开诚相见之情怀,同时为下句铺垫。结句,进而写出村居生活中人们情谊的深厚,使这支曲子富于感染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附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