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 米芾有关月亮的诗词)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说到《诗经》,有一个现象。以我的阅读范围而言,似乎中国古代诗歌之中,只有在《诗经》中,才有歌咏爱的欢娱的作品,如《郑风·溱洧》、《郑风·野有蔓草》、《郑风·风雨》等。
  《诗经》中有一首很特别的诗,著名的《秦风·蒹葭》。表达爱而不得的惆怅与不悔的追求。诗人对于心中所爱的描写,是那样的美而缥缈,因此使得诗歌充满了象喻的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情诗,具有了无限的象征意义。
《诗经》之后的爱情诗,自是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代古诗。这些诗,虽然出自文人之手,但是依然具有民歌的宛然风情。爱情的旋律,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有恋爱时的欢声笑语,只有无穷无尽的思念了。只是,这一时期,同样是思妇,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怀。《冉冉孤生竹》中的新妇,在悲伤着自己的容华渐老的同时,痴情地企盼着夫君的早日归来。她哀哀地诉说着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同是青春年少,
《青青河畔草》中艳妆的美妇人,则是另外的一种情怀。对着美好的春光,她怨恨着远行不归的荡子,感慨着空床难独守的寂寥。至于《有所思》中的少女,听到恋人变心的消息之后的愤慨、《白头吟》所表达的绝决,都是以后的文人诗歌中少见的。
魏晋时期,鲁迅以为是文的自觉的时期。表现之一,是诗人以个体的姿态开始了创作。然而,从此之后,爱情的歌咏,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出自文人之手的爱情诗,几乎都是代言体——代女性,而且是已婚的女性发言。而诗歌中的思妇、怨妇、弃妇,也都是那样的忠贞娴淑的风貌。曹丕的《燕歌行》,首开记录。其中的思妇,虽然情思婉转,却是那样的怨而不怒,令人生我见犹怜之意。代言的诗人,于所代言者,也是全知全能的视角。这样的传统,源远流长,直到唐朝大诗人李白所写的著名的《长干行》,亦是同一传统和模式。
但是,曹丕的弟弟,陈思王曹植,笔下的思妇,内涵却要丰富得多。他的《七哀》、《美女》诸篇,与其说是写思妇,不如说是借写思妇见弃,抒发己身不得君主信任的政治上的失意。这固然是延袭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手法,却也直接渊源于夫妻、君臣之间关系本质的相似。此后,这样的手法,遂成为文人情诗的主体。直至以爱情诗著称于世的李商隐,他的大量词彩艳丽、情思绵长的爱情诗,都脱不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影子,乃至于他写诗自明心志: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这并不意味着文人没有以自己的身份出现的情诗了。在中国的爱情诗中,有很独特的一类诗——悼亡诗。始于潘岳,更有后来居上之佳作,如元稹的《遣悲怀》等篇,尤为世人传诵。这一传统,甚至也影响到词,苏轼的《江城子》、贺铸的《半死桐》、纳兰性德的《金缕曲》等,哀怨已极,感人深至。怀念不在人世间的妻子,是爱情的一种曲折而合的表达。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花间词是一种词风。宋人奉花间为祖,作词也多以花间为宗,论词以花间为准。花间词婉丽倚靡之风,也成了词的传统。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十卷,选录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这些词作,在内容和情调上,受到晚唐世风和秾艳华靡诗风的直接影响,多是描写贵族士大夫的生活和缠绵的爱情,尤其突出的是对于女性生活和内心的描写。在艺术上表现为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花间集》编写于后蜀广政三年(940)。欧阳炯为之作序,谓花间词为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前、后蜀的二帝王衍和孟昶都是溺于声乐的亡国之君,君臣欢娱,词曲艳发。这就是花间集结集的背景。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词人的突出代表。温庭筠的词几乎全是写爱情、相思,又多用女性
口吻。彩浓艳,词藻华丽,充满浓重的脂粉气。孙光宪说他的词香而软,道出了其词的主要风格特征。与温庭筠齐名的韦庄,词风与温庭筠接近,但不全相同。温词浓艳,围词清艳;温词密而隐,韦词疏而显。
留下一首李商隐的《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还,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