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议论文》复习教学案
【学习目标】议论文的论据
1.理解议论文中论据和论点的关系,能把握文章中心论点
2.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思路
3.理解和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
4.领会议论性语言严密、概括的特点
5.了解立论、驳论两种基本论证方式,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
6.善于表达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的判断。
【教学步骤】
引入:1、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分类: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分类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一、把握中心论点
1、从题目入手①题目即为观点。例:《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②有的
题目是论题,从文中出直接回答这个论题的语句,就能把握论点。例:《论美》《学问与智慧》《成功》
2、从文中运用的论据推断出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即抓住文中所运用的事实
或道理论据用来证明什么,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也能把握论点。
3、捕捉文章的“中心句”。根据论点常见位置[一般在篇首或篇末,也有在篇中的]来寻
。审视开头是不是中心论点,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才可确认。放在结尾
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4、借助理清论证思路来把握论点。要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
来。先分析、后归纳的结构,论点常出现在篇末;总、分、总结构,论点一般是
在开头。
5、审察论题。通过阅读明确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对文章的论题还是能把握的,然后在
这一论题中作者的看法、主张是什么,这样一来作者的观点就会比较明确。
6、有的文章中心论点在中间提出。放在文中的这种文章,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
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读后感一类文章,好采取
此种方法。
不管放在何处,只要留心题目、论点的位置、分析议论展开后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心论点是可以到的。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二、①分析论证方法②不同论证方法产生的不同作用③如何辨析主要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用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警句等证明论点通过讲道理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用正反两方面的道理或事实通过对比来论证。
④比喻论证:——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用比喻的方式来证明论点。
三、①明确论据类型②不同论据的不同作用
1、道理论据:深刻而有力地证明了……[如果是警句,则说它具有警策作用,增加了
文章的说服力
事实论据:确凿而准确地证明了……
2、文中提及多个事例,是否过多。例:《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析:考虑这个问题,往往
从人物的所处年代、国籍、身份来考虑的。①、朝代是否相同,从古至今。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③、提及几个人物分别是从事什么工作的。[①②点体现了典型性,更具有说服力。③点体现了普遍性。]
如果几个事例分开分段来写,则要考虑看是否是因为“由身居高位的人讲到生活中的普通人”[或相反]
2、概括论据的答式→谁+做什么事+结果怎样归纳时,要突出论证论点的一面
总之,要揭示论点与论据,也即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看论据是否能成为论点存在的充足理由。特别
注意的是:有些分列几个小论点阐述中心论点的文章,那些分论点、小论点同时又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四、论证结构
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总分式——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先总再分后总
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
分析段落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在分析问题时,还要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事实举例的论证方法,有的段则侧重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有的段则集中阐述道理进行论证。注意: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认知。
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归纳形成一个结构系统图。
五、品位议论文语言
1、议论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生动性。
2、全文论述严密准确,仍用了类似“可能”这样的词。
[具体题目具体分析]
3、用了几组排比句,其作用是:突出强调了……[紧扣文中的意思,提炼出主要观点]
用了几组比喻句,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描写了……
4、用排比段开头:使语言更优美
六、议论文开头的几种特点及其作用
1、举事例[寓言故事、对比论证……引入] 以此引出论点,更有吸引力
2、以设问引入引发读者的思考,然后再从分析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例:《学而知之》以设问开头,增加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3、引用诗歌、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更加突出论证中心
例:《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用:1、引入2、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共同目的:1、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从分析后得出中心论点。
另外,也有是在开头举了反面例子后加以否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论点。
例:《成功是一种感受》
七、要注意段、句的开头的标志性词语。
分段时的技巧——寻标志性词语如:由此、可见、当然
标志着出现对比论证的词语。如:相反
八、考虑文章话语、顺序可否调换
1、文章的内在逻辑顺序
2、前后呼应
九、关于驳论文:
批驳对方的三个突破口:
①直接驳论点。
②②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
③通过驳倒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驳论文的一般论证思路
先提出对方的错误观点“……”举例论证分析和道理论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树立了批驳的靶子批驳错误观点
十、指代性词语的具体意思在上下文里。
如:这……这个意义……
【当堂训练】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
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盘,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