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一、从“洋节热”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大学生们热衷于西方节日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针对此种现象,一些高校在西方节日期间封校,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然而这种做法也引起了褒贬不一的反应。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一现象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速、学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们需要各种各样的理由放松解压,再加上西方节日期间商场的大力度活动、媒体的广范围宣传,过洋节的人越来越多。中西节日本身的特点也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中国节日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习俗繁文缛节,常常包含祭祀和祈祷仪式,不受青年人的欢迎。中国人的节日大多是一种家族式的聚会,正式、繁琐且气氛庄重。传统的节日期间要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讲求的是节约、环保、安全,这也淡化了传统中国节日热闹的氛围。中国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法定假日,大学生们大多选择回家,校园里无法营造节日氛围来宣传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而在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期间,年轻朋友们聚在一起,气氛轻松、没有压力、是一场节日的狂欢,甚至带有浪漫的气息,年轻男女之间可以互表
爱意。学校也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庆祝圣诞节和元旦节的“双蛋”晚会。而且中国节日中所要求的文化底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还拥有写毛笔字、对春联等文化功底呢!传统中国节日里的很多活动也不容易普及,比如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对场地的要求很高,重阳节的登高活动对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们就是一个奢望了。
  造成节日“西风东渐”现象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教育方面的原因。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地球村趋势的加剧,必然造成各国之间的频繁交流。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作为世界交流通用语言的英语成为了中国教育中三大主科之一,和语文、数学相提并论。由于语言学习的特点,很多人英语成绩不理想,英语在职称晋升、职位提升、出国升学等人生重要的阶段阻碍了人们的发展,导致很多中国人在下一代的教育中,不想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社会上的各种英语培训机构异常火热。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雅思、GRE等也加剧了学生们的考证热。种种原因归结到一起,必然会造成西方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文化的融汇对于其传承和弘扬是有益的,只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彰显出传承弘扬中的文化的魅力。但如果一味地娱乐西方节日,对于中国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数典忘祖,就是对整个人类文化遗产的一种背弃了。
  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大责任,然而在过去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重文化引入、轻文化输出现象严重,导致在大学生体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化,被寄予厚望与重托的高素质人才普遍缺乏英语交流过程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的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中国文化能力的手段
  (一)树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中国教育对于英语的过分重视引发了种种问题,在教育领域中我们正在对这个问题逐步地进行修正。现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就是很好的媒体层面的导向,学生们在娱乐竞技的同时,不但可以学到很多传统中国文化知识,还能引导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视。
  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要谈之变,当前在某些文化领域内西风东渐的趋势主要还是由于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的目标不是外国人,首先应该是我们自己。我们要了解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崇洋媚外,是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或者“师夷长技以制夷”。鲁
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正确地对待西方文化。我们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与保护,在深入学习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民族文化的前提下,使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形成强烈的自豪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提高传统中国文化传承力和竞争力。
  (二)建设大学英语课程师资队伍
  我们常常在感叹中国泱泱大国,具有五千多年的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感到语言的空洞和苍白,这种不自信源自于我们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知识的匮乏。建设一支综合知识全面,精通传统中国文化、熟知西方文化,并且具有跨文化交际视角的英语教师队伍,才能直接地、有效地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地通过自学、进修、培训等方式加强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并且提高自己传播本民族文化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利用英语讨论中国文化的兴趣。英语教师是向学生传播西方文化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责任,英语教学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责无旁贷。对于已经系统地学习了英语发音、语法、翻译、写作等基础知识,基本
了解了西方文化的大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可以用英语向学生们传授传统中国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协调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的能力。弥补英语教学中完全以外国文化输入为中心的缺憾,把培养用英语准确、流畅地介绍祖国文化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英美文化,也学会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合理引导学生既不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不可一世。通过文化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学会鉴赏本国文化、尊重别国文化,进而培养面向世界的文化意识。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语言输入提高发展到双向的文化交流,使学生成为文化交流的积极参与者。   (三)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情人节 英语  英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在英语这种交际性强、注重听说能力的课堂上真正获益。一些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也要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动画片《花木兰》、《功夫熊猫》、以前的《末代皇帝》等好莱坞影片,同时也应该反思为何这些深受全球观众喜爱、富含传统中国文化元素的影片都是非国产的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彩的中国武侠片《卧虎藏龙》也是一部很好的英语教学素材电影。《刮痧》这种体现中美文化冲突的电影也能加深学生对于中医刮痧的理解和美国文化的领悟,
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在英语氛围中了解掌握传统中国文化,才能与世界交流的同时传播弘扬我们的文化。在讨论某些话题时,教师还可以进行跨文化比较讲解。比如在介绍西方的情人节(St. Valentine’s Day)时,不妨将其和中国传统的七夕节(Double Seventh Day)进行对比,向学生用英语讲述美丽悲凄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教师进而引申从单词的角度讲解cowherd(牛郎)和cowboy(美国西部牛仔)相关的背景知识,还可以从短语的角度介绍英语中的Milky Way和中国文化中的“银河”的区别与关联,让学生知道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王母娘娘为了棒打鸳鸯牛郎和织女,用她头上的玉簪划出了一条银河。而在英语中,银河的相应语言表达为Milky Way。根据希腊神话传说,诸神之王宙斯的私生子赫克力斯在吸取天后赫拉的奶水时,被她猛力一推,奶汁喷到天上形成了“奶路”。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引申和讲解,学生不但可以领略本民族文化的广博底蕴,了解到传统的中国情人节比大家现在热衷的西方情人节具有更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内涵,同时也学会了一些英语表达方式的含义和用法,在将来的跨文化交流中,不但可以介绍中国文化,也不会由于误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而造成交际障碍。
  除了教学方法和内容要进行改革,教材也应重新选择。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交流英语》(姜怡、姜欣总主编)介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10个中华文化板块:舞台
艺术、笔墨艺术、建筑艺术、文学艺术、饮食文化、节日习俗、名胜古迹、服装饰品、修身养性、思想意识,每课还对相应题材的外国文化进行了介绍并配有各项技能练习,可以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地满足学生对于英语的多元化要求,在巩固和拓宽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能力。考核方式也要摒弃以往的英语考试形式,现在大部分大学生都会涉及到的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中翻译题目的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从2013年12月到2015年6月,翻译题目中的传统中国文化要素日益突显,考查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如中国饮食、宴席、中国茶、中国结、中国画、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汉朝和丝绸之路。对于这些改革后的题目,即使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扎实,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会极大地影响成绩的。大学英语的课程考核中可以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设置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题型,让学生用英语这个“交际工具”进行作答,不但可以考查英语单词、短语、句型、篇章、语法等,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语
  “中国文化失语症”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大弊端,作为奋斗在教育阵地前沿的英语
教师,我们首先要认清这一事实,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导,以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传播汉语言文化的能力为目标,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使学生能够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