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不规范教育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摘要:学校教育要树立身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作为直接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勿庸置疑要将健康第一列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把学生身心健康视为体育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都应以此为依据,紧紧围绕和服务这一目标。如何贯彻身心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实现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教育目标,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实现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方向的转换。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身心健康
.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我国教育的考核体制下,学校不仅不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甚至连追跑打闹也被视为违纪。现在的学生,不分男女,都像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品,体质上是孱弱的,气质是中性的。超级女生和我型我秀,女生走到最前的是纯爷们,男生走到最后的是纯娘们,这已充分说明了现在我国基础教育界的中学体育,因为对学生不规范的科学教育所存在问题的严重性。
1993年,一篇关于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在国内曾引起轩然大波。而现在,相关的研究成果表明,日韩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以及吃苦耐劳、面对困难、百折不饶的意志品质,责任感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等心理素质都明显优于我国。即使教育部、科技部的调研报告也明确表明,我国学生耐力素质持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等各项素质呈阶段性下降,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中老年各种疾病的不断低龄化等。由于学习压力大、负担重,中、高考升学竞争激烈,学校、教师、家长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致使我国中学生有困惑、焦虑、烦恼、抑郁等无人倾诉,也不会得到有效的排解,最终导致心理疾病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出现了许多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是精神障碍、自闭症等。而我国中学生的这种令人堪忧的心理现状,又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除了基本的身体素质低下外,甚至有些学生因心理问题而采取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方式来表达心理意愿或报复家人。所有这些极端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我国中学生身心素质下降的印证,同时这也是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这是政府权威部门的调研定论,绝无、虚假捏造数据之嫌。因此,无论是青少年身心素质各种功能的不断退化,还是其身心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所有这些在我国基础教育界都是目前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方位影响、困扰、制约、并危害着中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最为敏感的、不需争议的残酷现实问题。
二、问题的分析
中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是小学体育的发展与提高,而且也是大学体育的准备和起步,分别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为中学生奠定其良好的终身体育物质基础与精神保证。学校体育主要包括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两个方面,两者既互相影响,同时又相互制约。中学体育教学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建国以来,教育部曾多次修改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其目的旨在中学体育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提高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水平。虽然现在中学体育的面貌有所改观,但在现实中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中学各级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现代体育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滞后,重智轻体,一味的追求中、高考升学率,加大所谓重点学科的学习力度,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与身心压力,从而使中学生本来就不多的课外活动受到较大冲击,所谓科学教育与良好培养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正确意识和行为习惯只是停留在口号的形式之中。因繁重的文化课学习所造成的身心疲惫,使广大中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与精力通过体育活动去进行良好的调整和有效的放松。长此以往,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时间、机会、次数等明显减少,参加社会实践的科学认知能力明显不足。过长的学习时间、过重的学习负担、过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不堪重负与重压,其结果必然直接导致身心素质功能逐渐
退化,身心健康质量水平不断降低,身心免疫功能严重紊乱,防御体系遭受重创,身心疾病不断增多。在这种恶性和无序的无政府状况下,学生的学习素质肯定无法正常发挥其科学功能的有效性。其次是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中学生健康意识的淡薄、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不科学等主客观综合因素,都是直接或间接影响、阻碍、制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行为习惯的科学教育与良好培养。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权力被学校和教师随意与无情的剥夺,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危害,还谈何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1. 中学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基础教育界存在着中学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各省、市有相当比例的中学里,体育依然被视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教育内容。只要某一中学的校长重视体育,该校的体育工作自然就会搞得有声有,这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中现实所存在的一个尴尬现象。如果学校的领导重视体育,爱好体育,也不需要有什么创新的做法,只要按照相关政策制定的要求落实工作,这个学校的体育工作就会蓬勃、健康、稳定的发展。相反的,正是因为太多的学校领导没有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规定与要求去进行相关的政策落实,始终抱着不作为少作为
规范等的敷衍态度,才造成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中的中学体育工作出现参差不齐的不正常和不规范现状。
众所周知,在我国特有国情体制下因传统应试教育所造成升学率至上的客观大环境下,中学在贯彻落实体育教育政策制度时本来就动力不足,如果再感受不到足够的压力,体育就很容易首当其冲成为追求升学率的牺牲品。另外,我国各省、市不少重点中学,受上世纪1999年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影响,在初、高中扩大招生范围、增加各年级的班级数量,使本来就很少的体育教育经费更加捉襟见肘,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体育教师只顾教学课数量的增多而不顾教学质量水平的下降。所以,就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体育教学改革和辅导课外体育活动。外加大多数学校在短时期内根本无法做到扩建与改变,修复和完善有限、狭窄的体育场馆空间,无法及时更新换代的体育运动设施、设备、器械、器材,面对如此之多的学生人数等诸多不利综合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更是给本来就伤痕累累的学校体育雪上加霜。如此残酷、恶劣、不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氛围,怎能使中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情趣,领略与感悟身心健康成长的精神内涵,全方位、多元化的体验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社会认知实践。所有这些岂不都是天方夜谭吗?
2.现代体育教育与教学的思想观念滞后
1)体育教育方面
中学体育在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只注重近期与眼前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行为能力的培养,强调体育传递知识作用和中学生接受体育的暂时性;忽视了对中学生的智育与情感方面的培养,以及参加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所需要的连续性、系统性、长远性等,使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运动能力差、体育意识薄弱,没有主动参与意识和发展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
2)体育教学方面
中学体育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也比较陈旧,千篇一律,往往只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体育教学中美育的积极因素和新体育思想理论的运用,忽视了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所赋予体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风格与特点,忽视了丰富和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兴趣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一来,一方面,泯灭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原始本能的主动意识和良好愿望,扼杀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压抑了学生在体育运动认知实践中创造力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因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倾向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传授,例如田径、体操、足、
篮、排球等,而忽视了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教学内容的传授,同时又很少注重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的科学教育与综合健康素养的良好培养,结果造成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综合健康素养是低能与,在身心健康意识和健康观理念等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体育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局限性、片面性、盲目性等现实中所存在诸多问题,极不利于学生的德、体、智、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各种能力的和谐提高,这还谈何学生品、健、学、美、劳兼优,快乐、健康成长呢?尽管,我们的学生经过了十多年的体育技术、技能系统学习,但由于与青少年身心客观自然发展科学规律特点的背离,从而导致了学生体育兴趣的缺乏,也错过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绝佳时期。从而导致中学生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因客观原因不能进行长期而又系统的体育学习和运动锻炼(大学体育课只有大一至大二有,大三至大四没有)。所以,大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不能够自觉的参与体育运动,经常处于远离体育运动的休眠状态,使终身体育出现断层,造成严重的脱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