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券的方式解决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不公的建议,是我多年来一直呼吁的,并在《谁的大学》、《草根才是主流》等书中反复讨论过。我所针对的就是名校掠夺教育资源的现象。不过,我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国家不对大学进行直接财政拨款,而通过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方式把教育经费直接送到学生手里。简单地说,就是国家以教育券的形式,给每一个达到一定考分并来自普通收入家庭的考生一笔教育经费,由考生来决定哪个大学最好,自己应该到哪里读书,自己手中这笔教育经费应该给谁。这样,赢得了学生的学校才能赢得经费。那些只管盖大楼而不顾学生利益和教育质量的学校,就会因为没人来就读而破产。这可能是目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最公平的办法,也保证了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原则。
许多人对我这样的建议不屑一顾,觉得太激进,“不符合中国国情”。但是,从这次两会看,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和代表们的建议,正在朝教育券的方向移动。(薛涌)“高中教师过半有心理症状”———这是西安市教
育局对七个区县高中教师调查后,得出的一个结
论。
几乎可以想象,报告的公开首先要面对家长们
的第一波反应———教师心理问题如此触目惊心,学
生们如何健康成长?在这里,要替家长们宽宽心,把
问题摊开是件大好事。
一来问题的存在并不会因深藏不露而偃旗息
鼓,与其当个鸵鸟把头埋在沙土里,不如做只乌鸦叫
出来,大伙一起出主意想办法;二来引发问题的原因
既多且深,早发现症状早对症下药,免得若蔡桓公病
入膏肓,连扁鹊也要逃跑;三来国人的心理健康始终
处于边缘化状态,借着国人对教育关注的东风,举一
反三,让心理科学也深入人心一把。
高中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其实是中小学教师
行业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心理健康,说小了,关系一
夏令营中的较量
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层次,说大了,影响无数孩
子们的成长,影响下一代以何种人格状态立足于未
来。自古以来,人们把教师看做和父母几乎并驾齐驱
的人生领路人,其爱或能春风化雨沐浴孩子健康成
长,其恨或能阴霾不散给孩子成长留下阴影,甚至直
接引发诸多悲剧。给学生脸上刻字、棍棒侍候、罚吃
大便……一幕幕触目惊心,其间固然有师者的素质
低下,但也不该一概而论,有多少是长期压抑的心理
症状在作祟呢?
没有人天生是魔鬼,在某些教师猝然间满目狰
狞的时候,更深层次的拷问应当是:他们为什么会发
生如此蜕变?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为什么没有
防患于未然?当社会把太多的责任和赞誉赋予他们
时,是不是更应该从细节入手,把他们从神圣回归普
通,更多地关心他们?对教师们开展普遍的心理健康培训固然重要,
也迫在眉睫,但终究只是预防针,能否百分之百地保证他们的普遍心理忧郁、焦虑、妄想等症状得到解决,谁也没有底。“解铃还须系铃人”,彻底化解教师们的心理症状,唯一的途径就是按图索骥,出引发病症的源头,将病源连根拔起。此次调查以及之前各地的多个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普遍化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应试教育让他们疲于奔命;职称评定、考核等管理机制过于僵化机械;“离教学一线越近压力越大,离一线越远压力越小”的教育体制;很多教师的待遇并不理想。这就是教师们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如果用简单通俗的表述就是:管理机制和教育体制与心理问题关系密切。记得14年前,著名教育记者孙云晓写过一篇文章,震动了全国,题目叫《夏令营中的较量》,通过对中日小学生在夏令营里的所作所为,深刻揭示了一个沉重的问题: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不同,最终塑造出截然不同的下一代。当时很多有识之士都在反思:“到了该抛却应试教育的时候了”、“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不是死记硬背”。14年后,下一代的诸多问题已经不新鲜了,频频见诸媒体的是教师们的惊世骇俗之举。教育最终是要解放人,不是束缚人;是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心理、空间,也要解放教师的思想、心理和
空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终身学习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核心就是“学会做人”。不论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还是教育机制、体制,其实只是手段和条件,只是为核心服务的。从《夏令营中的较量》到今天教师的心理问题调查报告,我们还需要更深刻地反思和勇敢地革新。
(来源:《华商报》)教师过半有心理症状问题在哪?●
张刃●武洁
“大学经费直接拨给学生如何Z4"
成才之路【关注】
"教育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