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4
七年级班组
第一课时
兼馨设计
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方法总结
仔细领会目标,切实把握重难点,提炼核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并认真落到实处。
认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和文学常识及文体资料。这样才能为下步理解和领悟诗歌的内容和思想做准备
整体把握和提炼理清作者的思路,才可以把握诗的结构,更好的掌握诗的主题。
意境是诗人借助某一事物来表达感情的,一定好好体会。
重音是诗歌的重点所在。
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要发散思维。对诗歌要读懂、理解、吃透。
须细心细致阅读诗歌,并学会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紧扣思想和内容来回答问题。
整体把握,学会走出文本,做到书越读越薄。厚积才能薄发,
联系实际,感悟生活,产生共鸣,能学为所用。学有所得
14、秋天
学习目标一、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
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课前预习1、美读诗歌,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利用课下的注释,词典读准课文的字。
3、想一想古代有哪些写秋的诗句。
4、一定要读准下面的划线的字的字音
(    )  (        )(      )  (        )(        )  (          )(        )    寥廓(      )(        ) (      )(          )
了解作者:
何其芳19121977 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原名何永芳。重庆万州甘宁人。
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
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细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请出文中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出文中具有乡村特的词句。
露珠、冷雾、白霜。溪水干涸,更清冽。
稻香、镰刀。蟋蟀声使草野更寥廓。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3、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美读诗歌,深入探讨,合作探究
作者向往秋天,热爱自然,言语之间充满益美之词。让我们不觉得总想身临其境,那么我们就赶快一起融进这三幅秋景中去吧!
1、在农家丰收图中,那些修饰语为何去不得?怎样读出节奏,哪些词应读出重音?
2、霜晨归渔图中,怎样读出节奏,哪些词应读出重音?
3、根据诗歌第三节内容,你觉得画面有必要增加一些什么内容吗?说说你的看法。怎样读出节奏,哪些词应读出重音?
三、想象延伸,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1、农家丰收图    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2、霜晨归渔图   秋天何其芳 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
3、少女思恋图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四、课堂小结:本诗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秋忙后农闲清静、清甜的景象。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1、欣赏下组图片,以秋天为题展开理想的的翅膀,做一回诗人写一首小诗,互相交流
2我也能当小诗人 :改写歌词『春天在哪里』
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那  丰收的田野  里。
这里有_______呀,这里有_______. 还有那_________________。嘀哩嘀哩嘀哩哩  嘀哩嘀哩哩……
秋天在_________________, 还有那_______________
六、课下作业:摘抄以为内容的诗文,并做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