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通用1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生评。
    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
    (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生评,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通用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知识技能目标
    ⑴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⑵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⑶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过程和方法目标
秋天何其芳    ⑴诵读法。
    ⑵品析语言美,想象画面美。
    ⑶与课后《秋景》(美国·狄金森)及其他写秋的诗句作比较阅读。着重品析在内容、感情、语言、意境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录音机。
    2、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吟咏古诗,走进秋天
    1、导入新课: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同学们知道哪些咏秋的诗句?(学生背诵诗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寥的秋。秋天还有绚丽的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2、介绍(幻灯展示)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重庆万州人。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作出版诗集《汉园集》,1937年出版散文集《画梦录》。《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幻灯展示)
    a、正音
    丁丁zhēngzhēng撒网sā肥硕shuò
    青鳊鱼biān栖息qī归泊bó
    寥阔liáo乌桕叶jiù枯涸hé
    清洌liè梦寐mèi
    b、解释词语:
    丁丁:伐木声。
    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清洌:水清。
    寥阔:高远空旷。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梦寐:睡梦。
    二、朗读诗歌,聆听秋韵
    要求:朗读时要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读出感情。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点评;
    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节奏、听感情),同时播放多媒体配乐画面,如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
    4、学生点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
    三、整体把握,畅览秋光
    问题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共三小节,如三幅美图,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分别给它们拟个标题。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师点拨:三幅图,即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问题2:仔细阅读,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师点拨: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问题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师点拨:由远及近的顺序。
    问题4: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师点拨:抒发了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四、欣赏佳句,细品秋味
    学生自由朗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从内容与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说之前先在课本中写出简单的批注。
    佳句赏析参考: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实妙,是一个倒装句,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耐人寻味,与渔人生活联系起来,实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联想。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五、展开想象,绘出秋
    推荐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余学生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1、小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其他三位同学适当给予补充或指出不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