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期 总第322期
里尨;*惠教蚵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o. 2,2021
Serial No. 322
大学国际评价指桂体糸的构建
农春仕u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    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国际化评价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升高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大学国际化评价工作的基础,按照目标性、动态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局和重点有机结合的原则,通过专家座谈、线上访谈、邮件咨询等方式,根据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的构成、观 测点和权重,初步构建了包括办学理念国际化、人员国际化、办学国际化、国际化显示度等4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大学;国际化办学;指标体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从概念界定来看,大学国际化就是大学办学理念、要素 和行为跨越国界进行互动的过程和现象[1]。2003年,简•奈特(Jane Knight)将大学国际化概念进一步修订为“将国 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的维度整合运用进大学人才培育、科 研及服务主要功能中的过程”[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 发展,尤其是“双一流”建设的深人推进,为我国大学国际化 提供了重要契机。如何将大学国际化由一种泛化的政策宣 传式话语逐渐落地转化成为具体的操作性行动,迫切需要构 建一套适合国情的大学国际化评价体系。荷兰著名国际教 育学家汉斯•德维特指出:“如果要对国际化进行评价从而 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那么国际化就需要有其指标。”[3]本 文通过对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旨在帮助大学准 确把握自己的国际化方位,了解和掌握自身国际化发展的优 势和劣势,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一、大学国际化评价的意义
国际化是大学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是将一种国际的、多 元文化的维度一体化到制度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功能中的过 程,是大学实现持续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大学区别于传 统大学的重要特征[4][5]。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持 续推进,办学国际化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核心 指标,在此背景下,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国际化列为学校发 展战略,并赋予丰富的内涵。一所大学的国际化到底
处于什 么样的水平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来分析和判断通过评价,有利于引导高校自我加压,准确把握国际化办学内涵,激发学
文章编号:1003 - 2614(2021)02 - 0047 - 06
校国际化办学内生动力,推动大学国际化向纵深发展,实现国 内外资源有效整合等,以整体提高其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引导高校准确把握国际化办学的内涵
评价是一种认识活动,通过评价,有利于引导高校准确 把握国际化办学的丰富内涵。一般来说,大学国际化战略主 要包含国际视野、国际坐标、国际竞争、国际前沿、国际传播 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看,国际视野是指大学要不断解 放思想,破除藩篱,摆脱陈旧观念的限制,立足当前,着眼长 远,持续关注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拓宽眼界,发散思 维,由此保持自身发展的前瞻性与积极性3国际坐标,即大 学将自身置于国际坐标体系之下,始终抱有赶超国际前沿的 远大志向,并以其为标杆,取之精华,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以“世界眼光”谋划大学未来的愿景,以创新精神探索和实践 国际化道路。例如,南京林业大学以瓦格宁根大学等涉林世 界一流大学为标杆,推进学校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强调高 校在主动参与国际领域竞争的同时,在某些优势层面最大限 度地发挥自身特长,树立引领作用,发出自己的声音,从正面 碰撞开始探索多维度融合,大力强化高校自身的国际品牌建 设。国际前沿是指
高校在参照国际和行业的前沿标准的前 提下,发展自己的办学特,提升相应的教育水平。国际传 播,即提高国际美誉度,通过传播高校的特办学理念、教育 成就以及文化水平,塑造国际品牌。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评 价,有利于引导高校准确把握国际化的内涵,在综合考虑世 界一流大学共性特征的基础上,按照自身发展的实际,将国 际化理念落实到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教师发展、人才培养、
收稿日期:2020-12-1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研究”(编号:18AGL017);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 (编号:BR201906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重点课题(编号:2020SYYB09>-
作者简介:农春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48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条件建设等具体工作中。
(二) 激发大学国际化办学的内生动力
大学国际化作为一种战略性主动选择,不仅服务于高校 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 还要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这就要求高校以更开阔的视 野、更宏大的气魄扎实推进新一轮国际化,在更大范围、更宽 领域、更高层面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可否认 的是,部分国内高校,包括一些“双一流”大学都不同程度地 存在国际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发展弊端。同时,部分高校 的国际化仍处于大量片面引进的单向度阶段,并没有形成自 己的特点。国际化师资水平不足、国际化学生水平较低、国际化教学体系零散、国际化氛围不够浓厚、国际化素质能效 较低等都是现存的主要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高等教 育国际化的问题表象,但内生动力不足确实是制约我国大学 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 定的评价,引导高校以世界一流大学为标杆,坚持践行国际 化办学理念,坚持特发展,努力实现优质资源、多元文化、理念模式和体制机制的融合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 力,切实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三) 推动大学国际化办学向纵深发展
国际化不是简单地引进国外的优质资源,而是多个关键要 素的有效耦合和有序发展。通过评价,有利于引导高校聚焦突 破,协同推进,努力实现国际化办学的三个跨越式转变与突破: 一是从开展基础性、浅层次功能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向综 合性、深人协同型合作的转变;二是从开展增量式、求数量的国 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向强调质量求实效、主动开拓高端战略合作 伙伴、主动压缩低效交流活动的转变;三是从单向吸引和借鉴海 外优质教育资源向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与交流、主动扩大海 内外影响力的转
变,推动高校国际化办学向纵深发展。
(四) 实现国内外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
尽管国家采取了实施项目、鼓励开放等举措,但是由于 受到认识水平、资源筹措能力、高校竞争激烈等方面因素的 影响,目前,一些高校引进国际化师资、招收来华留学生的有 效平台仍然空缺,吸纳国际资源的渠道依然有限,配置国际资源的方法相对落后。面对这些突出的问题,通过国际化评 价,引导高校以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 际化发展的新趋势,充分汲取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融会贯通 与全面提高,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同时,积极引导在华留学生及外籍教师学习中国文化,加入校内各种学术、学生团体。鼓励国内外学生、学者开展 联合研究,共同制订课程和教学计划,进一步开展对外服务 与文化传播,使来华留学生真正认可中国贡献、认同中国制 度、接受中国方案,成为中国理念、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拥 护者、传播者和实践者,进而扩大我国高校的世界影响力。
二、国内外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国际化水平评价工作的基 础,由国际化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按照一定要求 所形成的系统的有机结合体,规定着教育评价的范围、内容 和尺度,是进行大学国际化评价的基本依据。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国际化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深人,如何衡量 和比较高校的国
际化水平逐步进人研究者和各级管理者的 视野梳理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 响并被广泛使用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由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下属的高校管理委员会(IMHE)与学术合作 协会(ACA)合作开展的“国际化质量评价过程项目”UQRP)、美国教育理事会(ACE)提出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 标体系、日本大学评价和学位授予机构(NIAD- UE)开展的 “院校可选式评价C:教育国际化”项目、日本学术振兴会 (JSPS)构建的大学国际化战略评审指标体系、澳大利亚大学 质量署(A U-QA)制定的大学国际化主题审核指标体系等。这些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 力。虽然它们的指标体系表现形式不一,但这些指标体系在 核心指标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共性的一级指 标主要涉及“组织结构与管理”“课程与教学”“政策与战略”“学生流动”“教师与职员”“合作伙伴与联盟”等方面。应用 这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得到的排行榜在总体上呈现出大同 小异的结果,见表1。
表1国外大学国际化评价体系主要共性_级指标及其特性
项目机构IMHE ACE JSPS NIAD-UE AUQA 组织结构与管理V V V V V
共政策与战略
V V V/V
性学生流动V V/V V
广东重点大学级课程与教学V V/V V 教师与职员V V V V/
标合作伙伴与联盟V V V V V 支持与服务V V V V
指标性质定性定性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
定性(部分指标需
定量成果支持)
相比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来说,我国的大学国际化起步价体系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国内有关学者、机构也发布了一 较晚,相关研究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借鉴国外先进评些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北京大学闵维方教授创
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9
建的标准体系包括学生国际化指标、教职员国际化指标、举 办的国际化会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王璐围绕高等教育 国际化提出了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学生结构、教学过程、办 学条件及信息、办学及
科学研究等七个方面的评价标准。此 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大学国际化评价 指标体系,其中,比较成熟的是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排名评 价研究中心的评价体系。2013年,该中心根据相关评价体系 发布了第一份大学国际化排名榜,以后每年发布大学国际化 排名榜,在国内已经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从地域上来看,广东、云南、江苏、上海等省份也发布了有关国际化评价的官 方指标体系。其中,江苏省结合“高水平”和“双一流”大学建 设,在2016年8月发布的《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中对高校国际化作出明确规定。江苏这一指标体系中的各 项指标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重点突出,指向性明确,权重分 布合理,可操作性强,对全国其他省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研究大学国际化办学评价指标体系不 是十分成熟,随着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 国际化评价体系也会不断完善,见表夂
表2国内大学国际化评价体系及其特性
评价机构一级指标指标性质西南交通大学同行评议、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教学国际化、国际显示度、文化交流定量为主中山大学战略规划与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与交流、教学与科学研究、相关条件与设施、成果交流定量为主
江苏省聘用外籍教师/研究人员比例、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教师比例、具有海外学习的学生比例、各
类来江苏留学人员数
定量为主
广东省理念与战略、组织与制度、基础条件、人员的国际性、教学与课程、资金来源与投入、师资的海外背
景、国际/港澳台科研合作、特项目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比较中外大学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发现三个比 较明显的特点:
第一,地域性。不同国家的大学国际化程度不同,所处 的环境和对大学国际化认识也不一致,因此,各国所制定的 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由于这些评价指标 体系的地域性特征(也可以说是国别特征),某一个具体的指 标体系所设置的指标可能对本地区或者本国家的大学更有 针对性,对其他地区的大学国际化就不是那么贴切,换言之,即使是成熟的国外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也不能完全准确地评 价所有国家的大学国际化水平。譬如,用一些指标体系进行 评价,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国际化指标甚至还没有进人中国高校前丨〇名,这显然不符合人们的认识和中国大学国际化的实际情况。这种结论还可以在另外一个事实上得到证明,比如,我们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对同一所大学进行评价,我们也可以看出其评价结果有时甚至有较大的差别。由此来看,评价某个大学国际化水平还需要建立有这个国家特 的、科学的大学国际化评价体系。
第二,阶段性。在大学国际化的初始阶段,人们最初多 停留在对国际化交流合作的认识上,后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 展,与其他国家合作开展研究及建设实验室也被列为国际合 作的重要内容,指标体系因而也随之发生变化,或者增加一 些单项指标,或者指标权重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一些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所调整。
第三,系统性。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学者国际 化、学生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学术国际化等多个方面指标所 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各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大学国际化的主要特征和状态,各指标与各指标之间既相 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局部不能 代表整体,判断一所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只能从整体来看,一
个单项指标肯定不能反映国际化水平。有的学校留学生人 数特别多,但并不代表国际化水平高。当然,除了上述几个 特点以外,指标体系还具备可量化、可比较等特点。只有准 确把握好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的特征,我们才能更好地应用 于推进大学国际化工作中。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大学国际化日新月异,我 们要把握好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特征。一方 面要正视在我国大学国际化方面存在的差距,借鉴国际先进 指标体系的经验与长处;另一方面,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国外 的大学评价国际化指标体系,必须探索更加科学的大学国际 化评价指标体系,用以检验我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的现状,更 有针对性地促进大学国际化健康发展,从而为全球大学国际 化水平提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9]。
三、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国际化是一个综合化的概念。针对大学国际化水平或 质量的评价,应该着力构建基于组织目标的观测性和客观性 的综合评价体系,突显目标导向性。目标性原则要聚焦“综 合绩效评价”,明确国际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标志性成果,重点考察大学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全面国际化,聚焦大学如 何明确国际化战略目标、如何完成了国际化战略目标、当前 大学在国际化推进方面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如何在下一阶段
50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围绕国际化目标实现重大突破、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学整体发 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例如,人才国际化培养目标与国家和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国际化教师和教学资源的 保障度、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重要目标因子,不同大学 设置的具体目标也应有所区别《
(二) 动态性原则
国际化不仅是国内高校“融人国际大环境,拓宽视野,与 世界各国的大学分享各自的先进思想、知识、成果、经验以及 各国文化精华”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还是高校整体实力 提升的重要驱动力。由此,
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突出国际化目标、实施过程、路径选择、最终结果之间 的关联度,实施动态监测。尤其是发现一些共性问题后,要 及时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引导高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 进大学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与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对高校开展国际化评价时,如果指标体系与评价过程 非常复杂,评价模式过于僵化,评价方法难于操作,就难以让 被评价高校认同,难以被其接受。因此,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做到简明清晰、容易操作。此外,在确立相关指标时,要统 筹考虑国内高校接受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因素、内在驱动 力。谨慎使用加权与定量考核,避免出现由于定量考察引起 高校非理性地追逐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标准、在意表面形式而 忽略了自身内涵建设等一系列功利性问题,即避免使用“功 利”手段评价国际化,防止背离教育评价的初衷,同时强调评 价的“责任”义务与意识,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四) 全局和重点有机结合原则
大学国际化是一个整体的、全局的概念,由多个部分共 同组成,因而坚持全局和重点有机结合是大学国际化评价指 标体系设计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既要凸显和强调开放办学的理念,引导高校树立全球时代的新思维,紧密结合自己 的实际办学情况,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制定中长期国际化发展战略,又需要加强过程化评价指标的设计,引导高校明确 国际化实施路径,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推进方案,将国际化战
略全面深人、渗透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条 件保障等所有相关教育与改革事务中。
四、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的国际化是目标、过程和结果协调发展的持续过程,是全球化背景下高水平一流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确立 评价要素是构建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 和关键[1°]。基于对国内外国际化办学较为成熟的大学分析 来看,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国际化的核心,“师生的国际化流 动性大、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多”是其最为集中的表现。作者 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评价指标体系设 计的有关原则,初选出大学国际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即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人员的国 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等 方面的若干关键要素之后通过专家座谈、线上访谈或 邮件咨询的方式多方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积极融 人和适应国际化人才发展趋势,主动服务并融人国际发展战 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目 标定位和教师队伍国际化”等核心指标的建设要求,最终确 定办学理念国际化、人员国际化、办学国际化、国际化显示度 等四个指标作为国际化评价的一级指标。在对一级指标进 行逐级分解的基础上,基于目标、过程和结果协调发展的高 度,笔者又选择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 林业大学等部分国内“双一流”高校的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资 深专家、高级访问学者、留学生代表以及有海外留学背 景的青年教师代表等,采用深度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 形式,系统采集衡量大学国际化的有关数据。同时,对于采 访得到的质性文本信息,抓取关键词,根据词频赋值的方法,归一化统合处
理量化数据和非量化数据,最终确定了国际化 水平评价的二级指标体系和主要观测点。
(一)办学理念的国际化
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往往体现在以全球视野来规划发展 路径选择等环节。不同类型的高校,其国际化办学的理念、目标定位也不相同。尤其是一些行业特鲜明的高校,其国 际化办学理念更要能体现其鲜明的行业特和发展定位与 发展目标。该一级指标分解为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化发展 定位和国际化办学目标等三个二级指标。
1. 国际化发展战略
要实现国际化,高校首先要从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真 正将国际化作为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根据自身办学情况,通过综合研判、科学论证,坚持“科学规划、系统谋划、长远布 局、统筹协调、分步实施”的原则,系统谋划具有大学自身特 的国际化推进战略,明确国际化办学的建设路径,扎实推 进各项计划的有效实施。如南京林业大学明确将原先的开 放办学战略定为国际化战略,即“瞄准世界一流,拓展国际合 作办学和科研合作平台,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 推进学科国际化、学者国际化、学生国际化、学术国际化,全 面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国际化发展定位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分为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型和 技术型等四个主要的类型,不同类型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定位 也会有较大的区别。可以说,准确定位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 前提基础。
3.国际化办学目标
高校要实施国际化战略,需要结合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发 展定位,准确确定国际化的办学目标。据此,制定相关支持 国际化的政策和措施。
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51
(二)人员国际化
1.教师国际化
一方面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外籍教师。高校要建立健全与 国际接轨的教师选聘机制,实现教师来源的多样化、国际化; 另一方面,高校要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有计划、有重点、有层 次地提升教师国际化能力培训,积极招募留学归国人员。
2. 学生国际化
学生国际化是一所大学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一方面,高 校要重视学生的国外学习经历,扩大教育交流与合作,努力 探索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多种方式,整合自身各项优势 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流动机会,拓展学生赴海外高 水平大学、著名机构学习交流与深造的渠道,尽可能让更多 的学生有海外经历,充分了解国外的文化,开阔视野、增广见 闻。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招收国外留学生。招收留学生是 高校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校带来部分办学经费 的同时,也促进了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比如,作为世界高 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招收留学生已成为其高等教育国际化 最重要的内容。此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是促进学生国际 化的重要方式。
(三)办学国际化
办学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办学过程的国际化,对国际化办 学过程的评价,关键在于引导高校协调衔接、切实落实各项 国际化办学规划。根据最简单的定义,国际性的大学是指外 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所占比例特别高的大学。此外,该大学 的课程是国际化的,能够传授国际性的内容和方法,能提供外语授课课程。国际化大学还意味着能够系统地为本校的 学生和研究人员创造出国深造的可能性[12]。这就要求高校 聚焦核心能力建设需求,主要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 化硬件建设、支撑国际化发展的软环境建设(规章制度、运行 体制与机制、国际化氛围营造等)开展。推动国际化办学规 划的具体落实,该一级指标由课程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管 理国际化等三个二级指标构成。
1.课程国际化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课程国际化是办学国际化的核 心内容。一所大学之所以被称为大学,就在于它能够为社会 提供人们所需要的课程与教学。为此,高校要根据需要不断 调整或更新已有的课程体系,强化与国际的接轨,就是要在 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国际教育内容的选修课数量,及时更 新相关课程内容,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纳人课堂中,让学生接 受国外最前沿的知识。同时,鼓励使用原版教材和实施双语 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进行专业思考的能力。此外,要 积极推进专业的国际化认证工作,促进高校专业教育的规范 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为与国际接轨提供保障。
2.科研国际化
大学是学术的殿堂,科研国际化既是大学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学术声誉的重要保证。高校要建立健全 相关机制,鼓励和引导科研人员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支持科研人员参加国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和专业研讨, 不断提高国际科研成果质量[13]。同时,高校师生在国际刊 物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参加国际会议 情况等也是重要的观测点。
3.管理国际化
大学的运行有其内在与外在的运行机制和规律,大学管 理者必须学习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积极谋求国际化 发展路径。做好管理国际化,高校需要从学校、学院层面设 立专门的国际化管理机构,配备具有国际化与专业化的专职 管理人员,基于国际化与市场化的理念,从制度建设、条件建 设、经费
投人等多个方面为国际化提供保障。
(四)国际化显示度
1. 学生培养质量
学生培养质量既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扩大学 校的国际影响和提升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学 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交流规模与层次、留学 生结构、学生的就业质量、学生满意度等方面。
2.国际知名度
大学的国际知名度是大学吸引国际生源以及在高等教育市场上获得更有利竞争优势的基础。提升大学的国际知 名度,对于促进高校的国际化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来讲,一
所大学的国际知名度主要体现在学校、在国际主流排行榜中 的位置、学校网页点击访问量等方面。
3. 国际美誉度
一所大学的国际美誉度是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其中,高校参与国际项目、解决国际性问题以及在国际竞争中获得 奖项等是其国际美誉度的具体反映。
4. 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及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就大学国际化而言,其社会效益主 要体现在校友的声誉、社会评价等方面。
5. 特项目
由于高校在发展定位、学科特等方面的差异,其国际 化发展也往往具有本校、学科特。
综上,笔者在学习国际一流大学通用国际化水平评价体 系准则以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大学 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旨在引导高校进一步秉承 国际化办学理念,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特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以“本土优势”为特,注重形成国际化办学的差异化优势,提升中国高校的 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世界大学国际化办学提供中国方案。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指标体系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