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六千英里寻母》有感
读《爱的教育·六千英里寻母》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爱的教育·六千英里寻母》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爱的教育·六千英里寻母》有感1
故事发生在热那亚,有个名叫玛尔可的13岁的小孩,他家里很穷苦,母亲为了多赚些钱,到一家上流社会的人那里去做了仆人。从此没了音讯。
有一天,玛尔可对父亲说:“父亲,请让我去寻母亲吧!”父亲沉思了一会儿说:“好吧,我相信你,不过要小心。”就这样,13岁的玛尔可踏上了寻母亲的路途。他历尽千辛,在杜克曼市沿河一带,终于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母亲。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想想玛尔可可是步行了六千英里,路程有多远,而他也只有13岁。
我想,玛尔可一定有时在想,加油,我就要见到母亲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要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才会成功。我想,以后我也要珍惜现在我和爸爸妈妈的美好生活。
读《爱的教育·六千英里寻母》有感2
《爱的教育》-----六千英里寻母故事的小主人公玛尔可用他的行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感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坚持、坚持、再坚持,是会让你看到奇迹的……
为生活所迫,玛尔可的母亲去了很远的地方打工,只给家里来过一封信就再也没有了音讯……玛尔可坚定不移地踏上了寻母之路----随人家的马车走,被车上奸诈的伙计欺负,让他干重活,还不给饭吃,打骂他;森林里毒蛇的威胁,脚上又起了血泡,再加上饥饿的他多少次绝望过,但想到了母亲的微笑,想到了母亲的疼爱,最后还是战胜了自己,坚持寻母……历尽千辛万苦的玛尔可终于见到了母亲……
玛尔可----一个只有十三岁,比我大两岁,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孩子,他的善良、他的坚强、他的勇气,让我不能不佩服,他总是能战胜自己,不怕恐惧,向着希望前进;他总是能战胜
困难,让奇迹属于自己,他和母亲紧紧拥抱的时刻,真是感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亲情的感化下,生了重病的母亲,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医生说是玛尔可的行动让母亲重新获得了健康……他是个令所有人都为他骄傲的孩子,这种毅力、这种坚持的精神是我要学习的。
对比玛尔可,以前胆小的我,晚上大厅里关了灯,妈妈让我下去端杯水,我都害怕,现在有了玛尔可的榜样作用,在课堂上我的大胆发言、在滑雪场上我的勇敢,我的坚持,都让妈妈对我刮目相看!相信有了我的努力、有了我的坚持,我会越来越棒!
读《爱的教育·六千英里寻母》有感3
20xx年9月7日,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爱的教育》,我从第一页开始看,看完后,我觉得每一篇都很令我感动,有的让我觉得可怜,有的让我忍不住要看第二遍,我认为最令我感动的,是《六千英里寻母》。
这篇 文章的小主人公——十三岁的玛尔可,独自一人从意大利的热那亚,到遥远的南美洲去寻母亲。他想去南美洲母亲,父亲不同意,但他坚持要去。船在海上行了二十六日,下船后,玛尔可去他的表伯父,谁知他的表伯父在三个月前死了。一个小孩领他去他母亲做
工的那户人家,一个绅士说母亲随主人到离这儿有几百英里的可特淮去了,并写了一封信,让玛尔可信上的绅士,但是管家又说绅士去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他失望极了,幸亏遇到在船上认识的隆巴尔地老人,想办法凑了些钱。玛尔可坐上了到可特淮的火车。到了可特淮,一位老妇人告诉他,母亲因美贵耐治先生早已移居,去离这儿四五百英里的杜克曼了,还告诉他去杜克曼的方法。玛尔可下车后又走了一个星期的路,终于见到了母亲,终于母子团聚了。
玛尔可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很有决心,明知路途遥远,却坚持要去母亲,路上遇到不少困难,看人脸被人驱逐,没有钱了等等;他到了五个别地方,那儿的人都说他要的人不在这儿,令他灰心、失望,但他还是接受了现实,继续寻母,好人有好报,玛尔可虽然开始辛苦了点,但最终还是到了母亲。
读了玛尔可的故事,想想自己真是可笑。记得有一次,妈妈说她和爸爸晚上都有事,至少要到八点半之后回来,让我晚上一个人待在家里。晚上,我感到很害怕,吃过饭后,我拿起牙杯准备刷牙,不小心把妈妈的牙杯碰掉了,“砰”得一声巨响,把我的魂都吓掉了,我呆呆地站了很久,才把牙杯捡起来,慢慢地刷牙。
读 爱的教育 有感
玛尔可的精神是可贵的,他坚强勇敢,百折不回,给予我生活、学习的勇气。以后我要以玛尔可为榜样,早日成为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