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教学设计
一、课前3分钟:朗诵冰心的《笑》
作者在这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描绘了三幅各自独立的清美画面——骤雨初歇时的明月清辉,古道湿烟中的田野和绿地,海上新月临照下的茅屋,并将抱花扬翅的安琪儿、赤脚的孩子、倚门而立的老妇人的微笑,三个微妙的神情,同作者头脑中的意绪结合起来,融化在一片爱的氛围之中,构成了浑然天成的诗的意境,使读者得到生动的艺术享受。
二、导语:
是啊,“笑比哭好”,“笑一笑,十年少”,同学们,没谁爱整天哭哭啼啼的吧?既然每个同学都爱笑,那你能说出多少个有关笑的词语?(一组接力回答,个别表演)不错,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祖国语言是多么丰富,多么生动啊,有人统计过,在我们祖国的语言中有关笑的词语就有106种之多,不信,就请同学们看周汝昌的《谈笑》。(演示课题)
三、新课学习:
这是一篇幽默的小品文,作者借谈笑之名,通过介绍大量表现笑的词语,展示了汉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下面就请同学们——
1.速读课文,了解内容,完成图示导读:
(提示:速读时要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一、谈笑与人体各部分的关系(1段——8段)
1.笑和脸的关系:嘴-牙-下巴-眼
2.笑和全身的关系:手-肚-全身
二、谈笑与人内心世界的关系(9——19)
1.笑因人而异:(身份-声音-神态)
2.笑的种类:
3.过渡:
三、赞美汉语言的丰富与生动:
1.(点明中心)(20——21)
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展开讨论:
同学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讨几个问题:
1)本文紧扣“笑”,采用了什么方法把一百多个笑的词语连缀成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谈笑》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在课文哪里得到了体现?
3)课文最后以“笑柄”、“笑料”来结束全文,体现了文章怎样的特点?
4)从本文对笑的种种描写中,你能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哪些特点?
(小组讨论发言,老师引导小结)
提示:1)本文采用了先分后总的写法,也是本文结构上的一大特点。(回顾图示导读图)这种结构有利于将零散的材料编织起来,集中表现主题;也有利于从各个方面深入剖析需述说的问题,又能对全文作出总结归纳。
2)《谈笑》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美我们祖国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在第20段得到体现。领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全文以“笑柄”、“笑料”来结束全文,既丰富了文章所要介绍的有关“笑”的语言知识,又表达了作者的自谦之情,而且还可以因作者亲自参与了“笑”而缩短同读者的距离,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增添了文章的幽默感,从而体现了本文在语言运用形式上的一个特点——幽默风趣。
4)开放性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精美,从而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
3.归纳小结,口头作文:
刚才同学们通过看书、思考、讨论,已经基本清楚了《谈笑》这篇文章的内容结构,下面请一个同学归纳一下这节课的学习心得:
齐读:《谈笑》这篇文章紧扣“笑”字,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经过分类处理,用幽默的笔调,把一百多个有关“笑”的词语连缀成篇,借以赞美我们祖国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下面我们就借鉴这种写法,周汝昌先生谈笑,我们现在不妨来谈谈哭——谁来试试?
试就下边提供的有关哭的词语,联缀成一段话。(可先给“哭”下一定义,然后就“哭与声音的关系”、“哭的形态:流泪的方式”、哭的样子、“哭的转化”等方面进行说明。)痛哭流涕声泪俱下悲泣哽咽号啕大哭幽咽哭声直上云霄热泪盈眶老泪纵横泪如雨下哭鼻子抱头痛哭顿足号哭眼睛哭得像桃一样破涕为笑
四、课堂练习:
1.对比阅读,知识迁移:
速读冰心的《笑》,比较两文的异同:
比较点同异
《谈笑》《笑》主题
赞美我们祖国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抒发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结构纵式先总后分以时间推移为顺序
冰心笑
2.笑的欣赏:漫画——电影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