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摘 要:很多初中后进生都或多或少地有心理障碍,特别是在农村等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这种问题更加严重。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后进生心理障碍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初中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初中后进生的心理问题,保证初中后进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初中后进生 心理障碍 原因 解决对策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决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发展程度的是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所以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以期能够全面落实和普及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初中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偏向于对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培养,而忽视了对后进生的关爱和教育。[1]
一、后进生的定义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自律性,学习成绩不好,并且自我放任,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的学生。在学校的主要表现就是公然违背或者挑战校规校纪,与老师和同学经常发生冲突,甚至会去打架斗殴等。本文主要以初中后进生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心理障碍的类型、成因及解决对策。[2]
二、初中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类型
1.自卑心理
初中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由于我国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全面落实,而在一些进行素质教育的中学落实得也不够好,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很多教师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呵护、赞誉有加,而后进生则得不到老师的待见,很多学习好的学生也会以高傲的姿态来对待他们,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后进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3]
2.消极心理
后进生的消极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卑心理。因为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后进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于学校内的一切事物都消极对待,不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他们认
为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肯定,还不如不做。
3.冷漠心理
后进生因为和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不好,所以在学校里和他们基本没有交流,长此以往就会变得孤傲、冷漠,因为和老师好同学不和,所以就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甚至看不起他们,而后进生实际上也不被他们看重,在这种矛盾的冲击下,后进生就会愈加冷漠,对很多事情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导致他们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经常和别人发生冲突。
4.破坏心理
后进生在自卑、消极、冷漠心理的长期影响下,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和行为,具体表现为破坏公物、违反校规校纪,扰乱课堂秩序等,而学校一般也会采取严厉、消极的方法来处理,导致后进生的破坏心理更加严重,甚至会发生伤害老师同学的行为,很多后进生因此而被退学,如果?@些负面心理得不到解决的话,很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更加消极的影响。
三、初中后进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家庭原因
父母离异或者父母离世对于中学时期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难以接受这种家庭的巨变,反映到自己身上就是离家出走、不好好学习。而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长期的留守生活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就会产生抱怨、逆反心理,十分影响学习。中学时段的学生心智都不够成熟,对于这些家庭的影响无力改变也无法接受,所以就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越来越不注重学业,最后就会成为后进生。
2.学校及教师的原因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和老师都非常关注的事情,也会以次作为教学工作的目标。而在这种目标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不可避免地采取舍差保优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给予激励和呵护而忽视对后进生的培养,甚至任由其发展。
后进生转化3.社会的原因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对于人们的知识水平非常重视,而很多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差,长期努力却无法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就会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而社会的残酷让这些学生更加失望和无助,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自己却没有什么优势和竞争力,所以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心理,无心学习。
四、初中后进生的心理障碍解决对策
1.学校要为后进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方向,而不能仅仅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校能够得到文化的熏陶,让后进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学校不光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还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活动,例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做志愿者维护道路的清洁卫生和秩序,进行野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道德,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懂得奉献的人,让后进生感悟人生的美好,逐渐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
2.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养,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教师的使命是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后进生,教师要积极与其沟通,了解后进生困惑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后进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
己有信心。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后进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与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从而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3.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
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家庭方面,留守学生的父母也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而如果父母的婚姻无法走下去的话,一定要事先与孩子沟通,抚慰孩子的情绪,在得到孩子的同意之后再分开,切记不能突然离婚,让孩子接受不了,这样很容易让其产生偏激的行为,甚至会影响其之后的人生道路。社会方面需要给学生足够的关怀,不能对其进行打击,让学生感到社会的温暖,从而以爱来汇报这个社会。
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而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去为社会做出贡献,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要对后进生给予关怀和帮助,让其用健康的心态去生活,从而实现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曼丽.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2):31-31.[2]唐思荣.农村初中后进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矫正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6,(32):8.[3]吴爱兰.关于初中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转化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5,(10):83.
第二篇: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又有了新的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处于完满状态,才可说有真正的健康。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体,文化程度高,自我期望值高,倍受社会瞩目和期待,但尚处于成长阶段,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心理和行为有可能偏离正常发展的轨道,比一般的社会人更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状态。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较高。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人际交往障碍
由于交往能力较弱,对复杂局面难以应付或缺乏心理准备,不知怎样交往或交往失败。因而感受到强烈的“人际危机”,故封闭自己的心理,导致性格孤僻和心理焦虑。
(二)应对挫折能力差
大学生在追求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遇到某些心理挫折,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心理冲突,失落、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同时,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对大学生在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加之就业选择中的种种压力,使得相对缺乏实际生活磨难的当今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和对挫折的承受力不足,容易导致种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
(三)情感焦虑,情绪体验强烈
一方面,从生理发育来讲,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
能力,常会为感情纠葛而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在情感活跃的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及内心世界许多方面的自我体验都比较敏感,尤其当涉及到的是与他们相互联系的事物时,很快就会引起情绪、情感反应。由于人际交往的障碍,闭锁心理的形成,往往会产生情绪焦虑的病态心理。
(四)不完全社会化
大学时期,由于处于“边缘人”的地位,即虽然已脱离孩子的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常被排斥于成人行列之外。由于这种不完全社会化,使得大学生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
二、对策
我们高校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必要引导,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各种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奋斗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帮助学生确立适应自己的恰当的奋斗目标,使之能通过艰苦努力,最终实现这一
奋斗目标。
(二)以社会实践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让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加人到各种活动中,有利于淡化大学生头脑中既有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彩,重新调整自我,准自己在社会中的合理位置,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断进取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