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课文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杜牧的《山行》、宋·苏轼的《赠刘景文》和宋·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写的都是秋季的景。《山行》以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描绘和赞美了深秋山林的景。《赠刘景文》头两行诗以荷尽、菊残突显深秋的萧瑟冷落,后两行诗则笔锋一转,赞颂深秋是一年之中的最好光景,因为它是一个橙黄橘绿百物丰收的季节。《夜书所见》第1、2句描写萧瑟秋景烘托游子漂泊孤寂之感,第3、4句则讲述了所见:一个欢乐有趣的画面——提灯挑促织,一个诗人自己童年生活常有的乐趣,反衬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文给每首诗歌的学习提供了注释,减轻了学生了解词语的难度,应充分利用。
《山行》里有四个会写的字,为此,默写的练习宜在背诵和写字教学后进行。
虽然这篇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杜牧 山行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20多首古诗了,他们对古诗的学习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形成了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具有一定的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所有的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古诗的注释,因此,让他们了解什么叫注释及作用,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古诗有着打基础的意义,因此教学上要做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