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探索规律的机会。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教材上看,教材先安排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认识,然后圆柱的侧面和展开图的比较,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就是它的长方形。还要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思考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圆的面积。通过侧面展开图的操作,学生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相当于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表面积,要先求侧面积,再求圆的面积。这也就突出了重点。难点就是理解表面积的计算后,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键是通过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
圆柱的表面积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以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但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由此可知,学生对
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圆柱的有关知识。利用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圆柱的表面积评测练习
一、填空
1.把一个底面积是15.7平方厘米的圆柱,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2、一个圆柱体零件,高10cm,如果沿着它的一条底面直径往下切,切成大小相同的两份,表面积增加80cm²,那么原来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cm²。
3、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5、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厘米.
6、把一张长8分米,宽5分米的白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这个纸筒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
7、把一张边长为5.5厘米的正方形白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这个纸筒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
8、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3米,直径1.2米,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平方米.
9、把一根直径是20厘米,长是2米的圆柱形木材锯成同样的3段,表面积增加了()立方厘米。
二、判断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长方形.()
2、6立方厘米比5平方厘米显然要大.()
3、一个物体上、下两个面是相等的圆面,那么,它一定是圆柱形物体.()
4、把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卷成两个形状不同的圆柱筒,并装上两个底面,那么制的圆柱的高、侧面积、表面积一定相等.()
5、圆柱体的表面积=底面积×2+底面积×高.()
6、圆柱体的表面积一定比它的侧面积大.()
7、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侧面积就越大.()
8、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相等,它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9、如果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底面周长也相等。()
10、做一节圆柱形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就是求它的侧面积。()
三、选择题
1、做一个无盖的圆柱体的水桶,需要的铁皮的面积是().
①侧面积+一个底面积②侧面积+两个底面积③(侧面积+底面积)×2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求这个圆柱表面积的式子是()。
A 2πrh
B 2πr²+rh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C πr²+2πrh
D 2πr²+2πrh
3、已知圆柱侧面积(单位:厘米),选一个合适的底面制成易拉罐形的圆柱体,这个底面的直径是()厘米。 A 3    B 4    C 6    D 9
4、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4分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①400
②12.56 ③125.6 ④1256
5、圆柱的底面直径扩大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圆柱的侧面积是().①扩大2倍②缩小2倍③不变
四、应用题。
1、一个圆柱形蓄水池,直径10米,深2米。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在池的一周及池底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2、做十节长2米,直径8厘米的圆柱形铁皮烟囱,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3、压路机的滚筒是圆柱体,它的长是2米,滚筒横截面的半径是0.6米。如果每分转动5周,每分可以压多大的路面?
4、把两个底面直径都是4厘米、长都是3分米圆柱形钢材焊接成一个大的圆柱形钢材,焊接成的圆柱形钢材的表面积比原来两个小圆柱形钢材的表面积之和减少了多少?
5、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高20厘米,底面是个长方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上面有一个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0厘米的圆柱形的孔,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不计,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阶段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信息窗二《圆柱的表面积》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
本节课的编排体系是情景图——合作探索——自主练习。青岛版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图入手,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进而进行合作探索,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信息窗呈现圆柱形纸筒制作车间的生产纸筒的情境。右侧的纸筒标示出了底面直径和高。通过这幅情景图,学生可以简要的了解纸筒的生产过程,很自然地引发学生提出现实问题“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引入对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依据课标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及年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认为: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圆柱的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转化等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积的推导过程。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用具:
圆柱体的纸盒、剪刀、圆柱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小视频
视频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要求“制作一个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面积和2个底面面积。
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2.创疑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