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积练习课
本案例为省级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4页“生活中的数学”及第35〜36页的练习六。
圆锥的体积计算,理解起来或许不难,但对学生而言,却是个易错点。学生最容易忽视和忘记的就是乘号的问题,所以教材安排了一定量的练习,以巩固对圆锥体积的认识,加深对解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关系的理解。练习六共11道练习,难度都不大,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回顾反思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回顾反思等良好学习习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惯。
4.
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深刻理解圆锥体积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阅读第34页“生活中的数学”,感受蚁狮这个小动物的聪明。
圆柱体可以求侧面积、表面积,对比圆锥体一般不做要求。在小学阶段,只要会求圆锥体的体积就行了。
2.复习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
回顾实验的过程:为什么要实验?怎样实验的?实验得出了什么
结论?
3.尝试应用。
复习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第5题,并指名说明对错理由。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六第7题。
(1)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堆煤大约有多重,需先知道什么?(煤堆的体积)要求煤堆的体积,必须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反馈交流。(提醒得数保留整数)
2.练习六第6题。
(1)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所需的条件都知道了吗?在计算时特别不能忘记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3)引导反思:如果求圆锥的体积,但要增加点难度,题目可以怎样变化?
(4)学生独立思考。
(5)小组讨论。,
(6)全班交流。
可以变化的条件有:不宜接告知底面积(告知半径、直径、周长等),或不直接告知高的长度,以及在单位名称上进行变化等等。(7)引导小结。
无论题目条件如何变化,求圆锥体积的公式不会变,圆锥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关系不会变,所以在计算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乘三分之一。
3.练习六第9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已知圆锥或圆柱的体积后,要求与之等底等体积的圆柱或圆锥的高,只要关注三分之一就行了。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4.练习六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由于文字较多,教师需辅助学生理解专业气象
术语。
(2)指名汇报结果。特别提醒,计算圆锥体积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什么?
5.独立作业。
自主完成练习六第8、10题。
三、全课总结
你有新的收获吗?还有什么疑惑?
圆锥的体积
本案例为省级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设计理念
关于《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做法:课堂上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
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它们是等底等高。然后教师演示倒水实验,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此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这样设计与教学,实验工具和实验方法是老师直接或间接告诉给学生的,除个别学生参与了实验外,大部分学生仍然是“观众”。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既没有得到学法指导,也没有培养创新思维和操作技能。为此,在新理念指导下,我们对传统的教法进行了
新的探索。
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比赛激趣,提出猜想。
师:我们学过了很多平面图形的面积,这些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看哪位同学说得好。
生: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先把一个圆对折,从折线处剪开,再把每个半圆从圆心开始剪成圆周连在一起的小扇形。然后,拼在一起,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半个周长,宽就是圆的半径,根据长方形面积=长X宽,得出圆面积= 1/2周长X半径。
生:拿两张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面积就能导出三角形的面积。
师: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时,有一个共同方法,
谁来总结?
生:都需要把未知图形先转化为已知图形,然后根据已知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导出未知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我还发现不但平面图形都用这个方法,圆柱也用了这个方法,就是先把圆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从而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师:你们说得太对了,太好了!刚才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数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