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单元整体教学意图
单元整合教学是以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经验为基础,同时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突出知识联系的主线和核心结构,将既定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序列进行强调和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整体性和结构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和数学素养提高的教学方式。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理解、建构某一个知识,更主要的是发现与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打通知识板块之间的壁垒,构建知识的组及其脉络,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型研究教学,新课标一颁布,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单元教学是新时代的必然趋势。当今的教育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那么数学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单元整合教学符合当今时代的创新教育方向,建立学生知识的贯通性、结构化,突
出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脉络,更有利于学生发现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多维度关联和多角度解析。
二、单元内容
  这一单元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的认识”及综合实践活动“确定起跑线”,这四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低年级教学中出现过圆,只是直观认识。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圆是一种曲线图形,而前面学习的是直线图形,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以及“等积变形”“对应”“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对圆的研究教学,让学生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单元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也直观地认识过
圆。知道通过割补、转化等数学思想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只不过从平面图形到曲线平行,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因为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因此,学生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习,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感受“化曲为直”“等积变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想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四、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会利用直尺和圆规,设计一些与圆有关的图案。
3、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认识扇形,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6、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究、分析、反思等过程,培养数学活动经验,在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7、使学生在推导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
8、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史料,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五、达成评价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如何突破重难点呢?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点,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直观教学,通过小组探究、动手操作等活动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并且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推导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体会和掌握了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设计基础练习,灵活多用的填空题、计算题、解决问题巩固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和扇形的基本特征,并会计算周长和面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单元整体实施
    本单元分为“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的认识”“整理和复习”和“确定起跑线”几个课时。圆的认识用2课时,圆的周长用2课时,圆的面积用5课时,扇形的认识用1课时,整理和复习用2课时,确定起跑线用1课时。
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与图案设计相整合,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感受圆的基本特征,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设计有关圆的精美图案,感受圆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与第62页例题1相整合,学生要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知道周长与直接的关系,能够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解决有关生活中圆的周长计算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为1课时,学生在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初步认识极限思
维意识,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第66页例题1和例题2为1课时,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灵活计算圆的面积,在这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环的面积,知道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正确辨识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的区别、联系,综合能力较强。例题3为1课时,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来说又上升了一个难度,不仅要会灵活计算圆的面积基础上,还得会计算“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两种较特殊图形的面积,涉及正方形边长与圆的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扇形的认识”这一课为1课时,学生在经历认识扇形的过程,了解扇形的特征,认识弧和圆心角,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生活情境,从生活中的扇子入手,进一步认识扇形的特征。
在教学“确定起跑线”这一课为1课时,通过这一课时,学生要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做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