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圆的面积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教材版本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如果“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单凭文字的讲解一定会让学生感到晦涩难懂,会遏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这些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单靠想象很难理解,而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有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它能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本课采用由计算机设计的动画,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提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同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恰当地运用了微机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二、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A.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B.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C.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之前了解的比较深刻,学生基础也较好,课前学生的预习及已有的知识结构只是对圆的特征及面积的公式有肤浅的了解而已,还处在似懂非懂的朦胧状态之中。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点(根据教学内容,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与创新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老师利用课件演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提出什么是圆的面积这个概念,屏幕出现动画:一只斑马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树上,斑马绕树一周跑动的轨迹,动态的展示出一条封闭的曲线就是圆的周长让学生自主归纳。然后老师利用课件中平面图形面积表格的演示,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观看并比较
直观明确分析
教师提出本堂的教学任务:怎样求圆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先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逐一课件演示,使学生领会到将一个图形(未知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已知的问题、知识),从而推导出这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方法。
学生跟随课件演示并转化公式
通过多媒体加深学生印象
引导学生分小组实验探究:应把圆转化成什么已知(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转化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认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要求体现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本节课采用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式的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情感、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自己特有的经验得出设想与方案,从而解决问题――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本课采用由课件设计的动画,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提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一)让静态的图形动起来,使图形说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正确的几何概念,掌握图形的特征及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如运用计算机显示由圆到近似长方形的图像的变换过程,揭示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科学美,并充分体现构图美和动态美的特点,它能刺激学生,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有助于解除学生视听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二)把数学虚拟实验引入几何的教学中,以研究的方式学习圆的面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中先动画展示等分圆的过程,再演示出拼合成长方形的过程,通过几组类似的实验,等分的份数递增,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接着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和观察、比较得出这样的事实,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相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就完整的展示出来。
   总体上来说,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了学习过程,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探究、实现学习“再创造”的条件,开阔了学生视野,大大地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竭力探索数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构建的知识海洋里自由驰骋,为数学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增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