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的教案(精选8篇)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
    1.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两个底面,侧面,高)。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5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尝试练习。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25平方厘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结:
    在计算圆柱形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二第6,7题。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表面积时都可以用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来计算呢?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举和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组合图形的认识及面积计算、图形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基本图形纸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认识圆环
    1.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课件出示圆形花坛、圆形水池外的圆形甬路、奥运五环标志、光盘……
    2.同学们,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环形的)
    3.教师拿出环形光盘说明: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环或环形。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环形的物体?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已经知道的环形物体以及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环形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
    设计意图:从学生掌握的常识和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从直观上也感受到了环形的特点,为后面学习环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画一画,剪一剪,发现环形特点。
    (1)画一画。
    让学生在硬纸板上用同一个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为10厘米和5厘米的圆。
    (学生按照要求画圆)
    (2)剪一剪。
    指导学生先剪下所画的大圆,再剪下所画的小圆。
    问: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环形)
    师:我们也称它为圆环。
    (3)教师手拿学生剪的圆环提问:这个圆环是怎样得到的?
    生明确:圆环是从外圆中去掉一个内圆得到的。
    (4)借助图示认识圆环的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圆环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图示引导学生明确相关内容并板书)
    ①外圆:又名大圆,它的半径用R表示。
    ②内圆:又名小圆,它的半径用r表示。
    ③环宽:指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相差的宽度。
    2.探究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求圆环的面积?
    (2)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环形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亲身实践贯穿始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一些方法,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掌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把环形从一般图形中分离出来,快速地抓住了环形的本质特征,形成环形的概念,并顺利推导出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课件出示例2.
    光盘的银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读题。
    观察:哪里是内圆和内圆半径?你能指一指吗?外圆是哪几部分组成的?哪里是环形面积?你打算怎样求出环形的面积?
    (2)学生试做,指生板演。
    (3)交流算法,学生将列式板书:
    解法一
    外圆的面积:πR2=3.14×62
    =3.14×36
    =113.04(cm2)
    内圆的面积:πr2=3.14×22
    =3.14×4
    =12.56(cm2)
    圆环的面积:πR2-πr2=113.04-12.56
    =100.48(cm2)
    解法二
    π×(R2-r2)=3.14×(62-22)=100.48(cm2)
    答:圆环的面积是100.48cm2.
    (4)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
    (5)小结: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πr2或S=π×(R2-r2)(板书公式)
    (6)讨论。
    知道什么条件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怎样计算?(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图示多角度解答)
    ①知道内、外圆的面积,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S外圆-S内圆
    ②知道内、外圆的半径,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πR2-πr2或S环=π×(R2-r2)
    ③知道内、外圆的直径,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④知道内、外圆的周长,也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π×(C外÷π÷2)2-π×(C内÷π÷2)2
    或S环=π×[(C外÷π÷2)2-(C内÷π÷2)2]
    ⑤知道内、外圆的直径或半径及环宽,也可以计算圆环的面积。
    S环=π×[(r+环宽)2-r2]
    或S环=π×[R2-(R-环宽)2]
    ……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进一步认识圆环;结合图示理解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例题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使学生领会两种方法间的区别,好中选优,展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合作讨论中进一步弄清求圆环面积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68页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解题思路。
    2.一个环形铁片,外圆直径是20dm,内圆半径是7dm,这个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5cm2,求圆环的面积。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理解阴影部分的面积为R2-r2=75(cm2),圆环的面积=π(R2-r2)=3.14×75=235.5(cm2)]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突出重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反思体验,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布置作业,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72页8题。
    2.一些关于环形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圆环的面积
    圆环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S环=πR2-πr2或S环=π×(R2-r2)
圆的面积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