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欧美文学共分七个时期古代文学、中古文学、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文学.
1、含泪的讽刺。    鲁迅称其为“含泪的笑”,是“以不可见之泪痕悲振其邦人。”果戈理自己的说法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历览一切壮大活动的人生。”(语出《死魂灵》)分明的笑,即以夸张的手法,典型化的细节,个性化的肖像描写等,突出人物外表和内心的矛盾,刻划人物的性格;不分明的泪则是作者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出发,对地主的无聊的堕落,表示同情和哀惋,并对理想的地主社会充满幻想。
2、《狄康卡近乡夜话》  散记式的故事集。乌克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假托养蜂人鲁德·潘柯讲述出。劳动者的智慧﹑勇敢﹑酷爱自由,统治者的卑劣﹑愚蠢。有绚烂如画的夏日原野,有幽静朦胧的南国月夜,有被白雪封盖的童话般的冬日黄昏,也有瞬息万变﹑雄伟浩荡的第聂伯河的奇景。
3、自然派    是19世纪4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
力忠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妇女解放,在文学题材、文学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创新。“自然派”原是俄国反动文人对该派的贬称,别林斯基接过它,经过多次理论上的阐述,赋予新的含意,并热情地肯定了自然派批判现实的倾向。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名。
4、威塞克斯小说     哈代以其故乡英国西南部农村(古称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所作小说的总称(又称性格与环境小说)。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农村的生活,特别是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农村之后所激起的剧烈社会变动,农民的破产,农村经济、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精神痛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教育制度多有批判。有浓厚的宿命观念和悲剧气氛。
  5、现代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小说创作,内容是现代人面临的问题。题材是超脱的,具有描绘主体的意识。狭义:作家将小说变成表现手法更为曲折,更具有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
6、人物再现法:  作者让同一人物在几部作品中出现,每部作品只表现这个人物的某一段或某一侧面的生活,几部作品共同完成了这个人物的生活史。在《人间喜剧》中,有460多个
人物是重复出现的。拉斯蒂涅  吕西安  伏脱冷  纽沁根  皮安训。
  7、贝尔主义:个人主义,对自我的颂扬,陶醉于追求新的感觉和激情中,即使是失败者也成了一个征服者--他们不知伪善、不把社会的约束放在眼中。
8、于连的形象
斯丹达尔说:“于连是同社会奋战的不幸的人。”                                           
于连是复辟时期无权和受压迫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是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他敢于反抗现存制度,但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的,因此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动摇和妥协也是必然的。他虽然具有反抗的意识和行动,但并不是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他身上兼具反抗性、动摇性和妥协性。然而他最终还是一个为统治阶级所不容的平民青年。
9、拉普 RAPP
20世纪20~30年代初苏联最大的文学团体。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俄文缩写的音译。一般说的拉普 ,同时包括1922年12月成立的十月文学小组、1923年以十月为核心成立的莫斯
科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1925年成立的全俄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以及1930年上述团体联合组成的全苏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联盟,因为它们的领导核心都是阿维尔巴赫等同一批人。拉普的活动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1923~1925年,以《在岗位上》杂志为主要阵地,为反对托洛茨基及各种非政治创作倾向作斗争,捍卫无产阶级文学的战斗原则,但妄自尊大,将文学等同于政治,将文学创作等同于必须按时完成进度的生产任务;他们大搞宗派主义,无情打击文艺战线上一切“阶级敌人” ,排斥不同观点作家,甚至把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也列为“同路人”作家加以攻击。1932年4月联共(布 )中央作出《关于改组文艺团体》的决议后,拉普宣告解散。
10、苏联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布宁(1933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肖洛霍夫(1965年)《静静地顿河》
帕斯捷尔纳克(1958年)《日瓦戈医生》
索尔仁尼琴(1970年) 《古拉格岛》
布罗茨基(1987年) 《诗选》(1973)和《言语的一部分》(198O)
11、苏联三部史诗式长篇小说
富尔曼诺夫(1891—1926)的《恰巴耶夫》克雷奇科夫
绥拉菲莫维奇(1863—1949)的《铁流》(1924)郭如鹤
法捷耶夫(1901—1956)的《毁灭》(1927)莱奋生。
这三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苏联早期文学中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
12、现代主义 是20世纪诸多“反传统”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它们的探索成败不一,总的来看拓展了文学把握、表现世界的能力。
13、聂鲁达
聂鲁达  智利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伟大的民族诗人巴勃罗•聂鲁达,于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黄昏》,《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1924)是他的成名作 。
国际理论界公认他对拉丁美洲诗坛的贡献有三:1.与智利女诗人米斯特拉尔和秘鲁诗人巴列霍一道,将拉丁美洲诗歌从现代主义后期的没落境地引导出来,开创了拉丁美洲诗歌欣欣向荣的新阶段;2.开创了拉丁美洲政治诗歌的一代新风,并且以他的政治诗歌闻名于全世界;3.兼收并蓄法国先锋派、西班牙谣曲、美国惠特曼的自由体诗体和苏联马雅可夫斯基政治诗歌的优点,奠定了拉丁美洲20世纪诗歌的创作基础。 
14、密考伯  密考伯先生:密考伯“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被称作“密考伯主义”。“
分析题
一、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哲学研究  通过富于哲理和幻想的情节,挖掘和阐明社会弊病的根源。  《驴皮记》(拉法埃尔)  《红旅馆》(泰伊番)
分析研究  是对社会原则的讽刺性探讨  《结婚生理学》 《夫妇生活的小烦恼》
风俗研究  1.私人生活场景:《高老头》  《禁治产》 《夏倍上校》
    “描写童年、少年和他们的过失。” 
2.外省生活场景:《欧也妮·葛朗台》  《幻灭》
    “表现热情、盘算、利欲和野心的时代”,揭露外省资产阶级和贵族的拜金主义。
3.巴黎生活场景:《贝姨》  《邦斯舅舅》  《纽沁根银行》
      这是“一幅表现趣味、恶习以及一切肆无忌惮的行为的图画。”
4.政治生活场景:《一桩神秘公案》《阿尔西的议员》
5.军事生活场景:《朱安党人》
6.乡村生活场景:《农民
《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  资产阶级的进攻和贵族阶级的衰亡
《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  ①贵族阶级的没落
在资产阶级的进攻面前,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高老头》中的鲍赛昂子爵夫人;贵族虽在政治上仍是统治者,但不得不与资产阶级联姻来挽救其衰败的经济状况:《古物陈列室》;有的贵族死抱住贵族观念不放,最终落得可悲的的下场:《苏城舞会》《被遗弃的女人》
②资产阶级的上升  《高布赛克》《欧也妮·葛朗台》 《纽沁根银行》
二、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①宏大的规模,反映出了时代的本质特征
《人间喜剧》反映了自1816年至1848年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风俗史,内容涉及城市、乡村、巴黎、外省、军事、政治诸方面,并且揭示了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本质的方面,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
②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外国现代诗歌
巴尔扎克说:“典型是类的样本。”他注重人物性格对环境的依存关系。他也注意到典型环境的描写,通过对人物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逼真描绘,为典型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和性格发展的依据,也展示了特定时代的风貌。在人物塑造上,巴尔扎克运用人物再现法,使一些人物的性格在不同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通过精细的外貌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夸张的手法,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注重写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
③重视细节的真实性,特别是经济细节的真实性
巴尔扎克注重写物,包括日常生活的一切物质条件(房屋、家具、陈设、衣服、器皿等),把写物和写人结合起来,把物视为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现。巴尔扎克还特别重视写经济细节,以精确的数字来说明问题,作品中大量的经济细节,受到了恩格斯的高度称赞。
④开创了西方小说新的结构模式,即网状结构模式。
通过众多的情节线索的交织,形成纵横交错的情节网络,立体的展示生活的横断面。《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的故事,老葛朗台的故事,查理的故事,拿侬的故事,蓬风所长的故事,
克罗旭的故事。等等。以欧也妮和老葛朗台的故事为中心,构成索漠城纵横交错的社会生活网络。
三、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1、对环境的精细描写(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环境——人物出场——情节导入)社会环境  人物居住环境  (伏盖公寓  圣日耳曼区贵族豪华府邸)
2、高超的剪裁艺术。四条线索交织,清晰 有条不紊。
3、人物的典型化。肖像描写与性格刻画。
4、细节的真实性。(经济状况的细节)
四、 《死魂灵》的艺术成就
用典型化的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如玛尼罗夫满布灰尘的家和破败的田园与他懒惰成性;罗士特莱夫的狗舍与他的狗性;梭巴开维支的粗壮的家具与他的熊性;泼留希金发霉的仓库和无光的土屋与他的贪婪和吝啬;人物和环境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两相突出,充分体现
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五、  果戈理的创作风格
第一,    反对美化自然,揭露社会丑恶。  《钦差大臣》——官场内幕的生动记实;
《死魂灵》——地主阶层的艺术写照。
第二,    通过形象塑造,体现鲜明倾向。
第三,    描写底层人民,具有民主精神。  同情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如《狂人日记》、《外套》等。
第四,    采用讽刺手法,深蕴“含泪的笑”。  一切看似怪诞,令人捧腹大笑,但在“笑”的背后,蕴藏着深切的悲痛,这就是“含泪的笑”。
第五,    善于驾驶语言,生动地刻画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