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是湘教版中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三角形》第五节第五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讨论的,为进一步构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奠定了基础,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在前几节中,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条件中的“边边边”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
2、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活动,通过拼图、折纸等方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边边边定理判断三角形全等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感悟分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积极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渗透数学
中普遍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制约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说课稿理解并掌握边边边定理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边边边定理的应用和辅助线的添加
四、说教法和学法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是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练习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温故知新法进行课堂导入,在课程开始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学生回答以后提问学生,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三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通过举例子发现不全等以后,将条件改为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
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回顾,还为本节课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讲授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轴反射、平移、旋转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来证明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目前只有的条件是三条边对应相等,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还缺少的条件是有一对角相等,那么如何才能得到角相等呢?这个
时候就要将三角形进行图形变换,通过轴反射、平移等,来出可以证明相等的角,再引导学生直接证明角相等比较困难,就在三角形中做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利用等边对等角来证明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有一对角相等。从而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解决几何证明题时可以选择添辅助线的做法来解决问题的思想。最后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四,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就是因为三角形三边固定以后形状就不会改变了。
(三)课堂练习
光得出结论是远远不够的,一节数学课要及时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为此我设计了练习题,给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并板书强调书写格式。在此环节中我着重加入了对辅助线的引导渗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拓展、提升。
(四)课堂总结
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
内容: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SS”)
符号语言:一摆范围;二摆条件;三摆结论
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方法:直接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困难时,常常构造新的全等三角形
来证明两线段相等
六、课后反思
教材看似简单,仔细研究后才发现,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处理不好是难以成功的,况且对学生以后学习几何起着关键作用,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考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平台,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这正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