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丰富的图形世界》这节教材包括两个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几何体;第二部分是经历对几何体模型的观察,了解几何体各个要素的名称。这两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密切相关,形成图形世界这部分内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丰富的图形世界》是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节节内容。本章《走进图形世界》是根据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过度以及知识的衔接精心的安排的,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第一节《丰富的图形世界》,不仅从数学自身的特点出发,而且还考虑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事物的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教情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几何体的实例有很多,可谓是随处可见。在小学里学生就对部分常见的几何体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进一步研究几何体的相关知识学生是有基础的,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意识、数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要力图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球等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他们的某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大量图片,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
识。
5、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中通过欣赏图片,能从中抽象出常见的基本几何体是重点,用语言描述基本几何体的某些特征是本课的难点,其依据是学生年龄较小,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还不能很好地将物体特征与几何图形相联系。因此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教学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多观察,并注意同学间的互相协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做到循序渐进,逐步突破重点、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
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2、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运用。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模型—交流归纳”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指导学生用观察、抽象、自主探究为主、合作交流为辅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教学程序设想及设计理念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苏科版教材的核心理念:1.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2.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宗旨,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空间观念展开教材;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生活中几何体实例的图案——上海东方明珠、南京鼓楼区、西方的一些建筑物、夕阳下的一棵小树——引入课题“丰富的图形世界”。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显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他们到来直观感受,让他们观赏、思考、判断,体会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数学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同时也巧妙地揭示了课题。通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实际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实际问题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类比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问题1:在这些图案中你能发现数学的影子吗?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
初中数学说课稿
问题2: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简单的图形可以组合成复杂而美丽的图形。
(二)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出示几何体实物和学生自己制作的几何体,让学生识别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球(板书:几种常见几何体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让事先学生制作几何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事先体会到一些常见几何体的特点。通过对事务模型的观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几何体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请学生举出一些生活的几何体实例。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几何体,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再次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3、对点、线、面的认识:
问题1、让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几何体,它们由哪些面组成?
设计意图:观察自己制作的几何体,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平面和曲面的区别,从而更好的认识平面和曲面。
问题2、让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几何体,它们有哪些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更近一步地观察自己的几何体,然后和同桌交流分析概括得出问题的结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4、对棱柱的认识
(1)一,议一议。根据以前对几何体的认识,出几何体模型中的棱柱,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的特点。(多媒体课件逐一显示棱柱的相关概念:顶点、侧面、底面、棱、侧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对已有的知识基础思考结合观察出棱柱,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棱柱的相关概念。
(2)数一数。结合课件和几何体模型三棱柱、四棱柱,数一数它们的顶点数、侧面数、面数、侧棱数、棱数,推测六棱柱的顶点数、面数、棱数,归纳出n棱柱的定点数、面数、棱数(多媒体出示三棱柱、四棱柱。)
问题1、八棱柱的顶点数、面数、棱数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从几何体模型出发,让学生直观的感知棱柱的顶点数、面数、棱数,然后再抽象到一个具体的棱柱,同样是说出它的顶点数、面数、棱数,归纳出一般棱柱的顶点数、面数、棱数的规律,最后又回到一个具体的棱柱运用规律说出顶点数、面数、棱数。经历从“实物-具体-一般-具体”这样的认知过程,使学生更好的认知棱柱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关系。
5、对棱锥的认识
本环节同样是让学生经历从“实物-具体-一般-具体”这样的认知过程,然后归纳棱锥的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应用到具体的实例中。
6、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和棱锥之间的区别。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在交流中形成对几何体较全面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几何体的分类做好铺垫。
(三)总结反思深化提高
1.学生自己总结,并在班上交流:
本节课,我学到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及时回顾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深化本课所学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作业布置学以致用
1、课内必做:课本第121页习题5.1第1、2两题
2、课外操作:将一个正方体切去一块,不同的切法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几何体,它们的面数、棱数、顶点数个是多少。
设计意图:将作业进行分类处理,较简单课堂知识的直接应用在课堂直接完成,对于开放性的操作性比较强放在课外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
(五)板书设计呈现重点
1、几种常见的几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