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五章第二节《菱形》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程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菱形》是《特殊平行四边形》这一章继《矩形》之后研究的第二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2)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初中数学说课稿(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经历“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得出菱形的性质。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教法: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激趣操作——探究——运用——归纳”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法,以课件为载体,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合作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创设思维情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让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
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中,教师创设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在积极的双边活动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动手操作,得出概念
合作学习拼平行四边形请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图一
图二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拼出不同类型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并归纳得出菱形的定义,即“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或“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回顾了
上节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又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引入创设了情境。实物教具的应用,生动形
象地使知识得以体现,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接下来,我让学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的菱形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激发兴趣,寻性质
菱形的性质可由菱形的对称性探究得出,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刚才的拼出来的菱形,那么它具有哪些结论呢?”问题给出后,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分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小组大胆尝试,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任务,树立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每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得出菱形的性质。在归纳过程中,菱形的对角线性质的得出是难点也是重点,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一性质便可水到渠成,这时,我会让学生尝试说点儿理,引导学生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根据菱形的特殊性,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可把菱形分为两个特殊三角形,即等腰三角形,再结合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特点,结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肯定学生猜测的正确性,得出菱形的性质结论。然后再作进一步的演绎推理
已知: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