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中心对称》说课稿
尊敬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23.2.1 《中心对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向各位领导说说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中心对称”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与图形的三种变换(平移、翻折、旋转)中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实际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中心对称的应用.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完善初中对“对称图形”的知
识讲授,并为前面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做必要的补充,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在过程,重在研究,而不是重在结论.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
难点:准确理解概念及性质,利用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全体性,将目标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等概念 ;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应用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发现中心对称性质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体验猜想、类比、图形运动等数学思想。经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际的学习过程,体会抽象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旋转的基础上,从旋转变换引入中心对称的,学生在学习旋转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验了观察、测量、旋转画图等活动,经历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性质的过程,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但是他们的抽象、概括、探索、创新能力还不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是学习平面几何的问题,学生往往依赖于生活经历等具体、直观形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探索、创新等能力
(二)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和直观演示法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
点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和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导学生观察、探索、抽象、分析中心对称的概念,揭示刻画中心对称的性质。同时,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得难于理解的知识形象生动,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不超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用黑板、粉笔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分析形成概念后,先通过观察老师做出点和线段的中心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做出多边形的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讨论怎样出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分组出平行四边形中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围绕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课堂教学情况,安排了选讲和选作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设计说明
1、在抽象概念的数学教学中,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概念的教学形象化、生动化。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节课我将学生分成4人一个小组,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使每位学生都从事各种数学活动,在这些数学活动中,得到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力图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3、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如课上让学生作图,以及课后的拓展性作业等,都可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中的美。另外,通过活动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探究问题,形成概念——探索研究,归纳性质 ——问题探索,解释应用——巩固深化,形成技能——分层作业,巩固创新——归纳整理,整体认识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一步:为了使本节课导入形象、生动,让学生关注到概念的实际背景,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2组图片的运动过程,并提出如下问题,力图在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
问题1:观察下面的2组图形,看一看各组中2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怎样将一个图形旋转得到另一个图形?
很自然的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引入本节课题:中心对称。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心对称要求旋转角必须为180°,)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步:教师再次展示一组图片,演示旋转的过程,进一步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接下来从具体图案中抽象出两个三角形,提问:
问题2: (1)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2)线段ACBD相交于点OOA=OCOB=OD.把  OCD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把以下三点逐一击破:1、两个图形;2、(选定)一个点;3、两个图形,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最后让学生用语言准确、简练的归纳出中心对称的概念,以及对称中心和对称点的概念。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成中心对称的例子。进行开放式教学。学生间通过研讨交流,列举的实例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设计的意图:这一环节结合课件,演示图形的运动、变化,突出动感,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突出了运动的观点和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认清概念的本质。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数学直觉能力,使他们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索研究,归纳性质
第一步:为了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探索发现中心对称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63页探究: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然后利用画好的学具,分别连接对应点AA、BB、CC
(1)点O在线段AA上吗?如果在,在什么位置?
(2)△ABC与△ABC有什么关系?
(3)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提出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讨论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促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愉悦。此时,先可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然后分小组合作交流4-5分钟,然后让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教师的直观演示,很容易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并用规范性的语言描述,从而得到两个性质:(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第二步:为了更好的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下来让学生对比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提出问题: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小组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图表。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让小组选代表进行说明。如果有的小组没有归纳完整的,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对于完成较好的同学,应给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本环节向学生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并且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大胆表述,从而达到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问题探索,解释应用
为加深学生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并能简单的应用,设计例1:求作已知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
学生大部分能作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然后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作图,并说出思路。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规范作图步骤。待学生完成作图后,进一步提问:
1、一个点绕对称中心旋转180º,得到的是一个平角,这表示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的?
3、怎样作出△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呢?
  问题提出后,适当等待,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确定一个三角形需要三个点,作△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时,只需要作3个点的对称点A′、B、′C,然后连接各点,就得到了△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进行作图,使学生能熟练画出两个关于某点成中心
对称的图形,巩固学生的作图能力,并会简单应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中心对称性质的理解,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观念。
(四)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为确保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设计了3道反馈练习。
1 如图,已知等边△ABC和点O,画△ABC,使△ABC′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2、画一个与已知四边形ABCD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1)以顶点A为对称中心;
2)以BC边的中点为对称中心。
3、如图,已知△ABC与△ABC′中心对称,求出它们的对称中心O
第1、2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第3题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性质,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给他们发挥自己独创性的机会。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可知: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
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所以我们可以连接一对对称点,取出这条线段的中点;也可以分别连接两对对称点,两线段的交点就是对称中心。初中数学说课稿
    本环节采用学生间互查的方式,增大反馈范围及信息量,加大反馈速度,以达到教师调控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思维的变式、发散、求异等优秀的思维品质,在这个开放式的训练中落到了实处。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辅导并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规范学生的作图和表述能力,示范性的演示作图步骤,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教学,因学施导、因材施教。
(五)分层作业,巩固创新
1、必做题:
1、分别画出下列图形关于点O对称的图形。
   
2、图中的两个四边形关于某点对称,出它们的对称中心。
3、已知△ABC和BC的中点M,做出△ABC关于点M的中心对称的△DCB,求证四边行ABDC是平行四边形
选做题
4、如图在△ABC中,AB=5,AC=13,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AD=6、求BC的长
(六)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对称文化,比较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联系,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