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体会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中,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情感态度。
  (1)通过对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主动参与意识.
  (3)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发现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教材分析: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这些知识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同时,本节课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设置“观察”、“讨论”等活动来鼓励学生勤思考、多交流,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教法学法:
  1、动: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动画情景,鼓励学生动手做,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亲身
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探: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模型,动手画图与合作讨论,共同探索出平行公理及推论。同时,通过设置拓广探索等练习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3、乐: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得紧一点,直观的多一点,动手实验的多一点,使学生的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乐于创新。
  4、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观察、猜想、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方法,同时,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教学,向学生初步渗透反证思想,让学生尝试“说点儿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让学生感受一组画面,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平行线(板书课题)
  (意图:通过熟悉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无处不在,也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
好了情感准备。)
  二、合作交流
  1、建立模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模型,并思考问题:在木条转动的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意图:利用这个模型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同时,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2、平行线的概念。
  (1)学生讨论得到: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parallel),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2)平行线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吗?
  (3)动手画一画,分小组讨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4)动画演示空间图形:这样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那么它们平行吗?
初中数学说课稿  3、平行线的画法。
  (1)过直线AB外一点P,你能画出直线AB的平行线吗?能画出几条?
  (2)动画演示平行线的画法。
  (3)练习:过点P画直线MN的平行线。
  4、平行公理。
  (1)讨论:在前面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2)类比前面我们学过的“垂线的性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归纳平行公理。
  5、平行公理的推论。
  (1)讨论:过点B、C分别画直线a的平行线b和c,那么b和c平行吗?由此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2)归纳平行公理的推论。
  (3)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
  三、反馈练习
  1、巩固练习。
  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