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优秀5篇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圆柱体物品大量存在于幼儿周围,幼儿在生活中、建构中经常接触它们、使用它们,是幼儿熟悉的,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模糊的,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在大班幼儿认识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活动内容认识圆柱体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通过圆柱体的认识可以进一步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物体,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想象。
    (二)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要求“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结合我班幼儿的发展水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三个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目标。
    1、认知方面: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会辨认圆柱体。
    2、能力培养;观察、比较、发现圆柱体与球体的不同,并乐意讲述自己的发现。
    3、情感态度:养成整理材料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重难点
    根据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感知圆柱体的特征,会辨认圆柱体。通过让幼儿动手进行探索式操作,在操作中有目的地充分体验,再进行集体教学,组织讨论,引导发现,运用课件条理归纳,最后再分组操作,在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中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四)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用不同感官、不同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球体。
    2、物质材料准备:
    (1)教具:若干圆柱体形状的物品、小球;课件,多媒体设备;“圆柱体家”。
    (2)学具:每人一块小圆柱体积木,一个圆形纸板;笔、记录纸;棉线;硬币每人10个。
    二、说教法
    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幼儿外,还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操作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交流讨论法,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学习上的支持。
    三、说学法
    同时,我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学习,即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记录、讨论、练习等学习方法,从感知入手,以感知体验为主要渠道,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通过视觉和触觉的联合行动,在与材料、同伴、
老师的互动中,感受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发现圆柱体的特征,与教师、同伴交流圆柱体的特征,并通过判断、练习等一系列过程,不断获得圆柱体的知识和经验。
    四、说活动过程
    综合以上内容,结合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我将活动设计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
    (一)开始部分
    1、让幼儿玩球体、圆柱体物品,对比感知不同点。
    活动一开始,教师以请幼儿玩玩具的形式引题,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在玩中调动已有球体知识去对比、感知圆柱体的特征,从而明确两种几何体的区别。
    2、师幼共同归纳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教师提出问题:你刚才玩的玩具是什么形体的?球体、圆柱体长得有什么不同?滚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再做示范归纳。
    (二)基本部分
    1、操作记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教师让幼儿动手进行探索操作,操作前提出“你们觉得圆柱体上下这两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呢?上下是不是—样粗的呢?”等问题让幼儿思考,为幼儿的感知、测量环节有效地设置了悬念。之后让幼儿带着问题,通过用圆形纸片比上下两个面的大小;用圆形纸片比一比、用棉线量一量等操作和触摸,观察积累有关圆柱体的多种体验,使感知活动有目的地进行,逐步深化,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2、分享讨论,归纳圆柱体的特征。
    从幼儿学习特点出发应该是操作探索在前,演示、讲解在后,在分组操作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教学,组织讨论:圆柱体到底长得什么样?教师用课件演示,让幼儿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把在分组活动中分散的、表面的、感性的体验进行整理、条理归纳,引导幼儿发现:圆柱体上下都是一样大的两个圆形、侧面一样粗,放倒了能滚动。这样有利于感知经验的升华和认识的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观察判断,辨认圆柱体。
    出示课件,让幼儿从各种图形中辨认圆柱体。辨认变式、非正置的圆柱体物品,既巩固了圆柱体特征,又改变了幼儿只对典型特征的圆柱体单一、刻板的认识,使幼儿克服思维定式,进一步形成相应概念,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4、联系生活,说说圆柱体的物品。
    幼儿到了大班,表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可在积累感知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运用表象学习数学。让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有哪些东西像圆柱体,如:牛奶罐、薯片筒、圆铅笔等等,虽然大小高低不同,但都是圆柱体形状的。这样在感知的基础上发散思维,有利于幼儿能动地建构圆柱体的知识,也能让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5、分组活动,巩固深化对圆柱体的认识。
    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活动,因此教师让幼儿借助分组活动,深化学习。根据目标和不同幼儿的需要,提供程度不同的材料,使材料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1)操作:用许多硬币变出高矮不同的圆柱体。
    (2)作业单:按箭头方向用红笔沿虚线连成一个圆柱体;出四周的圆柱体,从1开始接着编号,将个数写在方形的格子里。
    (3)操作:从篮子里出圆柱体的物品送到“圆柱体的家”,不是的说说理由。
    (4)作业单:说说哪些物品像圆柱体,像的打“√”,不像的说说理由。
初中数学说课稿    活动前交待幼儿按规则、要求操作,在操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有利于幼儿从各自不同的程度上向前发展,又巩固加深他们对圆柱体的进一步认识。
    (三)结束部分
    1、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的活动情况。《纲要》指出,评价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因此不管对能力强的还是弱的都给予积极评价,培养自信心,不抹杀学习兴趣。
    2、组织幼儿整理活动材料,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做准准备。
    (四)活动延伸
    1、数学区:继续投放作业单让幼儿感知和寻圆柱体
    2、美工区:用长方形纸做圆柱体,利用圆柱体纸筒进行制作活动。
    3、体育游戏:赶小猪——用棍赶“小猪”(球体、圆柱体)。
    4、家园配合:引导幼儿继续寻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
    一个数学知识点不是只依靠一个集中数学教学活动就能解决的,数学教育还应与生活、游戏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设计了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区角、游戏中进一步深入进行多方探索,持续积累经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让幼儿回家寻有关圆柱体的物品,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优质说课稿小学数学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y=kx+b,k≠0;y=kx ,k≠0;y=k/x , k≠0)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电脑演示)
    例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s=πr?(r0)
    例2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
虑利息税)?
    解: y=100(1+x)?
    =100(x?+2x+1)
    = 100x?+200x+100(0
    教师提问:以上两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