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绝对值说课稿一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绝对值.这节课我将从 教材、目的、教法、过程、评论进行分析.过程分析是我阐述的重点,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分析教材,绝对值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之所以把它安排在此处,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具备距离、两个同类量之间比较的概念,进入初中以来又学习了有理数、数轴、相反数.也就是说,学生到此时已经具有了接受绝对值的相关知识的基础.其二,通过对绝对值知识的掌握,进一步为紧接其后的有理数加减法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作好铺垫,而整式的加减、分式的运算、方程的求解以及几何学中的相关运算等等.这一切都是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为基础的.由此,我认为教材把绝对值安排在了此处是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为一个课时,其主要内容有:绝对值的概念、绝对值的意义,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以及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首先,我们要确立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和难点.第一个教学重点是: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而难点在于:绝对值的意义以及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尤其绝对值的概念是
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为什么呢?因为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为正数或者是零,它不可能是负数.但是在引进了负数之后,学生对数轴上表示负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也为正数这一事实就会感到困惑.因此,在理解绝对值概念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有待发展,其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他有带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根据学生的认识特征以及教材和大纲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意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习惯,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发散思维,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 望. 
正如我们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我将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所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节课我将采用兴趣引导,启发思考,分组讨论和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一言以蔽之,即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而实施启发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因此,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普遍的被动学习变主迫式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来,积极思考问题,把书本知识裂化为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增大思维密度,有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我将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呢?由于学生对数形结合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而且小学以来,他们已经有了距离、同类量之间的比较概念.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把生活中距离与方向无关的现象通过数轴引入到数学领域,抽象为绝对值的概念,然后通过观察实例归纳总结得到绝对值的意义,从而教给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到特
殊”的研究问题、学习知识的方法.必使他们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在无形当中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他们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准确说明了学与思之间的关系,而创设问题情境恰恰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因此,围绕绝对值的概念,绝对值的意义,我将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使他们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下面就是我具体的教学程序的设计. 首先,我就给出的实例向学生提问,引入新课.请先听对话,然后看问题. 
小丽:小红,小明,你们在哪里? 小红: 我到你的距离是6米. 小明:我到你的距离也是6米. 
  小丽:我知道了,你们一定在一起. 小红:不对,我在你的东边. 小明:我在你的西边. 
初中数学说课稿
问题1:请问联系已经学过的有理数的相关知识,上面例子会使你想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此将生活现象抽象为数学模型,渗透数学建模意识.在适当启发下,学生就会纷纷提问,可能有学生这样想,前面学习有理数的时候,如果出现了不同的方向,小红在小丽的东边,小明在小丽的西边,但所涉及到数、距离都是正数,小红到小丽的距离是6米,小明到小丽的距离也是6米,也就是说明,小红、小明与小丽的距离与他们所处的位置无关.于是就有可能学生提出下一个问题:问题2:实际生活中,距离是不是与方向无关.如果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我将引导学生像刚才那样思考,把问题提出来,然后通过分析这个实例可以肯定,也就是说,实际生活中距离确确实实与方向无关.这种距离与方向无关的现象在我们数学领域中也同样存在. 
通过类比,学生不仅能够回答出数轴上表示6的点N到原点的距离为6,而且还能够回答出表示6 的点M到原点的距离也为6.也就是说,数轴上的点,不管它是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不管它是负数还是正数,它到原点的距离都是正数,它与方向无关.也比如说,点N在原点的右边,它表示的是正数,它到原点的距离为正数.点M在原点的左边,它表示的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也为正数.这是有趣的数学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于是我们就把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绝对值的概念.进入教学程序的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 
由上,我们已经得到了绝对值的概念: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例如:6 的绝对值为6,记做66  .6的绝对值为6,记做66 .这样绝对值的概念难点就得到了突破,在突破这一难点的时候,我是深入浅出地把生活现象抽象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对绝对值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到绝对值得几何意义,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突破概念难点,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实际上,我们的数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对生活现象的抽象概括.从而让学生形成生活中探索真理的品性.这也正是新课改所着力强调的情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