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十年 读后感
宿州教材 刘亮
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有幸在2018年年底前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激荡四十年,那些曾经盛极一时又快速陨落的品牌,那些聚焦主航道数十年的行业领军者,起起落落之间交织着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政策环境的变革,资本力量的博弈,故事背后的大国崛起与制度变革引人深思。最后一部的名字叫“水大鱼大“,从充满限制的地域性小湖到全球视野的大洋,中国企业的新征程依然在继续。激荡四十年它是由两本书组成,一本是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另外一本是2017年底出版的《激荡十年 水大鱼大》。这两本书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方方面面。给我们诠释了从1978年到2018年,我们这个国家发生的进步,也就是在我们刚刚度过的改革开放整整四十年。
《激荡四十年》是我首次阅读经济学门类的书籍,也算是一套经济历史图书吧,其中讲述的故事,论述的观点,许多都让我大开眼界。其中国企、外企、民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角力,政府在其中充当“裁判员”角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国企、外企、民企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三股不同的力量,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现在均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在“赛场”
大国崛起读后感中角力自是必然。政府应该充当怎样的角呢?我想还是应该在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多做思考,对于大的风险,要用法治手段予以化解,对于小的风险,也要用法治手段予以引导,说白了,政府就像是足球场的裁判员,吹哨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书中介绍的许多经济人物中,笔者对牟其中的印象最为深刻,当代的经济大咖中,有多少是牟其中似的人物,或有多少企业家正在用牟其中似的手段盈利呢?牟其中的运营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激荡四十年是一部企业的成长史,正是市场与体制、利益与权利的博弈史,产权之争贯穿整40年。读来,有振奋触动,有唏嘘感慨。资本逐利的本心,在一次次游走于体制的漏洞里推动着车轮滚滚前进,不可阻挡,变成为唯一不变的道理。国有经济的得意与失意,民营经济的憋屈和不屈,资本的抢滩与搁浅,共同写就了这40年的巨大变迁。然,犹如过江之鲫,“闯关”之路从来残酷,有人崛起于机遇,有人跌落于淘沙,有人卷土重来,有人万劫不复,没有人可以永远屹立于巅峰,多少人的名字在被知晓时已碾落风沙,甚至来不及明了他们曾经如何辉煌。。回过头去看才能看清,当时投入水中的一颗石子,将会在几轮涟漪之后,泛起怎样的浪花;而逐浪之人,又在激荡的“大时代”里写下怎样的“小故事”。
这四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人民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到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过度,几个字的简单改变反映出时代的进步。而今,解决温饱不再是奢望,幸福与美好成为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四十年,足够漫长;四十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回望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
宿州教材 刘亮
2018.12.1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