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能够根据所给的数据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3. 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
4. 能初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判断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 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渗透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
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变化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出示机器人及机器人比赛的图片,导出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二、新课探究
1.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预设生:每年参加比赛队伍的多少?哪年最多?哪年最少?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生:通过数的大小比较。
2.师:以前我们还学过一种统计图,不通过比较就能一眼看出数的差别,还记得它叫什么吗?
(出示条形统计图)
3.师:从条形统计图上,你看出来哪年最多,哪年最少?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生:通过直条看出来的,直条长的数大,直条短的数小。
师:我把直条下端遮住,你还能看出来吗?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生:能。从直条的最高点。
师:只留下最高点,直条消失,还能看出数的多少吗?怎么看到的?
预设生:从点的高低上,点高的数大,点低的数小。
师:点的高低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板书:点——数量的多少)
师:现在用手把你看到的数比出来吧,如果按你们的手势用线段顺次把这些点连起来会是什么样?你从折线上看到了什么信息?
预设生:折线下降数变小,折线上升数变大。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小结:折线的起伏表示出数量增减的变化。
(板书:折线——数量的增减变化)
师:为了使点与数准确对应,我们把刻度拉长,变成方格图。一个新的统计图诞生了,给它起个名字吧。
(板书:折线统计图 )
师:在折线统计图生成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从点和线两个方面看到了这些信息,这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这个折线统计图与原来的条形统计图对比一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但与条形统计图共同的特点就是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通过折线的变化的表示出数量多增减变化,在实际问题中如果需要了解数量的增减变化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4.师:现在要分析全面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量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1)分析一下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2)从( )年到( )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减的最多?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推测出2013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可能是多少?
预设生:(1)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的队伍越来越多,呈上升趋势。
(2)从2006年到2007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减的最多。因为线段下降的多。
师:这里还有一个条形统计图,是五年级跳绳比赛成绩统计图。观测这个图,如果要你去发奖,一等奖一名,发给哪班?(五七)。二等奖两名,发给哪些班?(五五,五六)。
预设生:一等奖一名,发给五七班 。二等奖两名,发给五五,五六班。
师:有必要把这个条形统计图再转化成折线统计图来判断吗?
预设生:没有必要,根据条形统计图直接就看出了,而且班级就七个班,就这一次比赛,没有发展的趋势了。
小结:根据实际情况,只需数量的比较用条形统计图就行,需要分析数量的变化趋势的,要用折线统计图。
三、实践应用
1.出示陈东0-10岁身高统计表
学生分组合作,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巡视,个别指点。
学生作品展示,点评,总结步骤。
师:根据你画的图,完成下面问题。
(学生抢答,并说明理由。)
2.出示王越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统计表。
读图,信息,完成下面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老师点拨。)
四、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折线统计图?
(学生举例)
老师这里也有几张折线统计图。
出示,并让学生简单分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六、拓展
老师还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如果要了解你的学习情况,需要把你的各单元的考试成绩绘制成什么样的统计图?你希望它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生:折线统计图,上升趋势。
老师也祝你们成绩:折折升高!
《单式折线统计图》学情分析: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是新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统计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在前面统计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经验。教学中应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析数据,并对折线的走向做出正确的预测,培养学生的分析
能力和预测意识。统计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与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应充
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但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差别,可能有的同学心里明白,但表述不到位,可能个别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表达的语言还不够全面,不够准确,还需要教师提醒与补充。
《单式折线统计图》效果分析
今天高老师执教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单式折线统计图》,本课是学生在单式统
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整体学习效果比较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
人, 能把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中。
本节课,高老师创设机器人比赛的情境,让学生投身到数学的情境中活动。整个教学思路清晰,从统计表引出条形统计图,再由条形统计图生成出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了解了三种统计形式各具特,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优势,而且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相应的统计方式。
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容易发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体验单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并通过课件营造情景,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从刚开始不敢说不会说,到后来畅所欲言。孩子们在课堂上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能跟着老师的问题积极的思考,思维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整个教学过程也很流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
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构建数据分析观念。
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1.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从原先的四年级下册改为安排到五年级下册,这样的编排更加有针对性和统一性。除了条形统计图,还增加了统计表的回顾,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统计知识充分感悟,发现各自的特点。画折线统计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以“做一做”的形式出现,也是合情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调查对象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比如在研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选取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性的上海老龄化问题为题材展开教学,并且让学生结合全国的人口数据去发现规律,进一步感受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结合上海和全国的数据,感受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3.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要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例如,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身高的数据,对照陈东的身高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单式折线统计图》评测练习
一、 大家快来填一填。
1. 我们学过的常用统计图有()统计图和()统计图。
2. 医生想要知道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应绘制()统计图。
3. 反映各车间产量的多少,应选用()统计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