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文阅读指导课《唐朝边塞诗》教案
议题
《走进唐朝边塞诗——领略奇异风光,体味万千情思》
选文篇目
及来源
《逢入京使》(唐 岑参)《凉州词》(唐 王之涣)  《凉州词》(唐 王翰)
《古从军行》唐·李颀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  《关山月》唐·李白
《碛中作》唐·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教学目标
1、认识边塞诗。
2、掌握学诗的基本方法。
3、阅读一组边塞诗,领略诗中描绘的奇异边塞风光,体会诗中所寄寓诗人的真挚的情感。
4感知边塞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阅读一组边塞诗,领略诗中描绘的奇异边塞风光,体会诗中所寄寓诗人的真挚的情感
2感知边塞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初识边塞诗。
1、回顾、诵读学过的边塞诗《逢入京使》(唐 岑参)《凉州词》(唐 王之涣)《凉州词》(唐 王翰),引出课题。
2、结合学过的边塞诗,谈谈你对边塞诗的认识。
  预设:
生1:诗中会看到独特的边塞风光
生2:多出自出征的将士或者随军文官之手
生3:多与战争有关
生4:(可能抒发作者的哪些情感呢?)思乡、建功立业、怨恨战争……
生5:读边塞诗让人心生悲壮荒凉之感,内心充溢这非常复杂和微妙的感情,难以言表。
生6: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
(注:如果学生回答起来有困难,教师会结合学过的边塞诗作引导、启发)
师:边塞诗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或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或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这一节课我们将走进一组边塞诗,去感受诗中奇异边塞风光,体会作者跌宕的复杂情思。来读读诗题。
二、走进边塞诗,感知无穷魅力
(一)示范学习,方法引领
1、师:说起边塞诗,我们总会想起一个人,他就是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人物。来快速阅读资料袋,认识一下高适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与岑参并称“高岑”,同为边塞诗派代表。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待集》。 [3] 
2、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弄明白诗的大概意思多读几遍,争取把诗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最好读出自己的味道。
蓟门行五首⑴【其五】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⒀。
胡骑虽凭陵⒁,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⒂
注释译文
⒀黯黯:一本作“茫茫”。烟尘:烟雾与尘土,比喻战乱。
⒁凭陵:侵凌,进逼。
⒂古树:枯树。黄云:大军移动时扬起的沙尘。 [1]  [2] 
作品鉴赏“黯黯长城外”这首诗描述了边塞战事纷纭的情况。在诗中,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沉痛地诉说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诗中的景物描写切合战斗实际,烘托出惨烈的战斗氛围,而这种景又是战斗中独有的,因此写景即是写战争。在字里行间读者还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这惨剧时难以遏制的悲愤心情。 
3、抽生读(关注字音,节奏)
4、结合诗中意象和关键字词,说说这首诗带给了什么样的感觉,或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孩子们,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还要结合诗歌意象和关键字词句切切实实体会那种情绪感觉。)
(1)圈出诗歌意象(意象: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又不想直接表达的时候,就用一些景物,物品等表达,这些物品,景物就叫做意象。如古诗人常用月亮这个意象来表达思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画出关键字词句。
(3)结合意象和关键字词句说说这首诗带给了什么样的感觉,或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4)结合意象和关键字词句说说你眼中所见独特的异域之景及诗中流淌的作者情感。
(二)出示组诗,对比学习,体会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1、方法总结,学以致用。(识作者,明诗意,会朗读;意象、抓关键、明背景、悟诗情)
2出示组诗,对比自学。
诗题
意象
关键字词句
阅读体验
《古从军行》
唐·李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关山月》
唐·李白
《碛中作》
唐·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自主阅读友情提示:
1、自由阅读首古诗,诗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注意读诗时的感受,并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的大概意思。
2、圈出每首诗歌的意象,想画面,看看诗中描述了怎样的边塞风光
3、悟诗情,仔细体会诗中所寄寓的作者的情感。
4、用一些关键词记录下自己当下的阅读体验,完成学习表格。
四、分享时刻
1、诗中描述了怎样的边塞风光?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情感?
(下面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诗收获,友情提醒,同学在分享时,请认真聆听,如有不同看法,请即时补充。)
2、这五首诗中,你最喜欢的哪一首或哪一句?
师: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不但读懂了诗意,读出了画面,还悟出了诗中情感,接下来,我们继续分享,这五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或哪一句,先读出你的喜欢,再说说你的感受。(让孩子读读喜欢的有诗,说说喜欢的的理由,旨在引导孩子关注诗的表达技巧,以及自己在读诗时心中最真切的感受。)
五、比较整合
1、小组讨论:这边塞诗,有何异同?
(现在让我们再次聚焦这首诗,首都是田园诗,那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呢?先自己思考2分钟,)
(带上你的思考去小组去讨论交流吧?交流之前,请仔细阅读小组合作友情提示,好,组长带领,开始吧。)
2、小组讨论友情提示
a、四人学习小组,组长带领,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遇到思想不同时,请展开讨论,集小组智慧,争取达成统一。
b、组员分享时,请认真聆听,懂得尊重,善于吸取,成长自己。
c、小组记录员,请认真记录。
d、小组汇报员,代表小组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4、师:孩子们,课的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中的边塞,让我们的心灵跟随作者来一次诗意的回归。
六、拓展激趣
阅读更多的边塞诗,去发现更多的美
七、板书设计
古诗中的边塞诗
景 异
设计思路
(1000字以内)
本节课,我选取了诗歌中的边塞诗,选取几首极具代表性的诗歌开展文阅读,旨在让学生了解边塞诗的特点,领略边塞奇异风光,体味战争背景下戍边将士的万千情怀,感知边塞诗无穷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潜移默化中,将传播弘扬祖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植根在学生心间。在教学本组诗歌时,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重点指导学生阅读诗歌的方法,通过读诗、析诗、品诗、悟诗、写诗层环节让诗歌的魅力得到完整的显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领略诗歌无穷的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之涣的边塞诗
    4、《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5、《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8、《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10、《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6、《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参赛者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变动。议题参照方向:人文类议题、文学类议题、科学类议题、语文知识类议题及其他类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