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
一、边塞诗概况 
(一)、概念 
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斗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旺盛,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斗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丽的边塞诗派。 
(二)、标记 
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2005年重庆卷)等。 
(三)、代表诗人 
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以岑参、高适为最闻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 
1、边塞风光——秀丽壮阔              2、统治者------穷兵黩武 
3、家乡------思乡念亲                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    
5、友人------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 
四、边塞诗语言特点 
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五、边塞诗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方、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六、边塞诗常见意象 
1、与斗争有关地名: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 
2、与斗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王之涣的边塞诗 
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 
3、与斗争有关的景物: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 
雄奇、秀丽、奇寒、宽阔、壮阔、广袤  
4、与斗争有关的器物: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5、与斗争有关的乐曲: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从军行》 
等诗句干脆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 
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斗争的残酷。反映连年征战对广袤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 陶《陇西行》 
一边是现实中无定河边哀痛凄凉的丈夫枯骨,一边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比照,凝合着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怜悯。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惦念亲人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5、描绘美满华蜜生活、憧憬和平的。              
6、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怜悯的。              
7、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明珠暗投的。 
8、描摹塞上异域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八、边塞诗时代特点 
1、盛唐:豪迈、爽朗、勇往直前。即使是艰苦的斗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如: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2、中、晚唐:国力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照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3、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高考设问方式】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解题指导】 
1、 依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2、 其次,分析意象、意境特点。 
3、 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把握思想情感 
4、 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时要用到“对比、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 
【例题解析】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04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详细说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1)、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高考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9年全国卷Ⅱ)(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07山东卷)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爱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然后回答问题。(10年陕西卷)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答: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年安徽卷)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孤独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接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孤独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11浙江卷)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芜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多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答: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答案 
【例题解析】 
1、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单调. 
赏析: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好像不相连属,事实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围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
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