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边塞诗什么叫边塞诗
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汉族诗歌的一种类型。又称塞外诗、出塞诗、高边诗、高阙诗,唐代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以创作边塞诗而著名。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地区的生活习俗,以及抒发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为主要内容。
什么叫“边塞”呢?东晋初年,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侵扰,当时的统治者一再颁发禁戍令,使得南北交通断绝,商旅受阻,“民转死沟壑,弃坟泽,与野兽同域”,战争频仍,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遭到极大摧残。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封建文人纷纷远离尘世,向往田园山水,借山水田园景物表达闲居之乐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他们避开政治的是非,逃离官场的污浊,不愿与黑暗现实相接触,转而走进大自然寻求精神寄托,企图超脱凡俗的羁绊。另一些人则满怀爱国热忱,直面现实,有意识地描绘祖国河山的壮丽奇异,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雄心壮志,其间就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边塞诗人。
《燕歌行》原本写得好啊!开头四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悲凉慷慨,感染力很强。诗人仿佛置身于苍茫辽阔的荒漠之上,身临此境,怎能不思古怀乡,伤今叹己?然而,环顾左右,举目无亲,故园之思,家国之忧也只能是“独怆然而涕下”
了。尽管还没有摆脱人生路途的选择,但已经隐约可见前程渺茫;既未流露心灰意冷的失落感,亦未显示低沉消沉的颓丧态度。这就把无可奈何的彷徨之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那种深沉真挚的感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对”字用在这里不妥,应该改成“是”字更贴切。《新唐书·李颀传》说李颀任新乡县尉,因不愿迎合权贵被排挤罢官。玄宗末年任崇贤馆学士,故称“李崇贤”。
再看《木兰诗》。我认为它并非佳作,至少不能算边塞诗,只能说它有点像古代边塞诗的样子吧。如果要给它定位,我觉得可以取名“田园诗”。你别忘了,这首诗是咏木兰从军故事的,全篇表现了女英雄替父从军的决心和毅力。然而,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誓言——生死与共,永远和亲。因为这是女儿心中深埋着的情愫,所以毫无雕饰痕迹。正因为女性的柔弱与男性不同,才需要爱与关怀。这首诗是让人品味和遐想的,但毕竟缺乏纵横驰骋的激越豪迈之气,显得平淡而缺少诗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