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鉴赏《竹里馆》四首
(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
简述理由。(3分)
3. “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
4. 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春夜洛城闻笛》,诗句赏析,不正确的是()
A.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B.“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C.“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D.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3.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分)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三)《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逢入京使》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
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B.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
写很矛盾,写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D.“凭君传语报平安”,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四)《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对韩愈的《晚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榆荚杨花虽缺乏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B.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的七言绝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
C.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D.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一个人“无才思”并不
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2.下列各项对《晚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的暮春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
B.“杨花榆荚无才思”,诗人极力嘲讽“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没有其他花卉那般艳丽,不配在春天飘落。
C..本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
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D.整首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3.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
4.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古诗鉴赏《竹里馆》四首答案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注释】
(1)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3)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4)深林:指“幽篁”。
(5)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1.D(3分。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
简述理由。(3分)
2.示例: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
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答出一个方面即可,联系“弹琴”“长啸”作分析2分;答出“烘托”或“反衬”1分;仅答“赞同”或“不赞同”不得分)
3. “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
3. 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3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描绘出一幅清幽澄净的图景。
4. 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
4. 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4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夜深人静的时侯,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长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