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林冲夜奔简介
古筝曲《林冲夜奔》的创作背景
《林冲夜奔》,又名《夜奔》,昆曲传统武生戏,是明代李开先《宝剑记》传奇中的
一折。取材于《水浒传》,描写林冲受到高俅迫害后,亡命水泊梁山途中的经历。陆修棠、王巽之两位先生受其感染,创作了同名筝曲。
古筝曲《林冲夜奔》的作者简介
陆修棠
从小酷爱音乐,自学二胡。能唱昆曲。青年时期参加苏州丙寅音乐团从事国乐活动。
后曾在上海国立音专选修声乐。他推崇刘天华,经常演出刘氏创作的二胡曲。演奏风格细
腻精巧,表现深刻内在。解放后,陆修棠相继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和
上海音乐学院,一生从事二胡演奏和教学工作。他的学生王乙、项祖英等都是很有成就的
演奏家。着有《中国乐器演奏法》,并作有《怀乡行》等八首二胡曲。
王巽之
1899年1月一1972年11月,浙江杭州市人。原名王其昌,又名王昌,别号逊之。1921年开始向杭州丝竹乐能手蒋荫椿学习古筝,由于他勤奋好学,谦虚刻苦,又是蒋荫椿一生中唯一的古筝学生,所以便毫无保留地传授,使王巽之不论在古筝独奏或在江南丝竹、弦索十三套等合奏中都相当突出,成为杭州国乐界的姣姣者。
1925年,王巽之活跃于上海国乐界,组织宵兆国乐团、光华国乐会等,1956年上
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古筝专业开办后,王巽之即被聘为专职教师。从此,他潜心从事古
筝教学工作。由于王巽之先生的执着追求及一代人的努力,浙江筝派已成为我国各大筝艺
流派的后起之秀,王巽之先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在事业上的成功之诀在于:他有
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对待艺术刻以求新,善于吸收诸家的长处和优点;学术探索上大胆放手,鼓励青年学生勇于创新。他在艺术上的革新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古筝曲《林冲夜奔》的乐曲鉴赏
全曲分四段。第一段是慢板,节奏自由,感叹地、回忆地,低音区的切分节奏音型和中、高音区的摇指旋律交替进行,表达了林冲内心的叹息和悲愤之情。第二段转入小快板,前半段节奏及技法多变,使用压弦,模仿戏曲中的锣鼓场面,表达了一种恐惶不安的情绪;后半段在左手固定低音的伴和下,右手在高音区使用摇指奏出急促的旋律,具有一种紧迫感。第三段以连续的滚拂扫弦、重吟和摇双弦技法模拟风雪交加。第四段旋律紧凑而坚定,表现林冲最终下定决心,奔向梁山。
古筝乐曲
筝曲《林冲夜奔》虽然是以《宝剑记.夜奔》为题材而创编,但在音乐当中,其实是基础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一开始的低迷,随著昆曲旋律与古筝特有技法的带动之下,在乐曲的末了呈现出「博得个斗转天回」的积极向上,这也是本乐曲深感人心之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