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古筝拓展课程的教学实践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近几年教育改革中提到的高频词汇,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也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小学音乐课程的开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有着悠长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韵味,古筝拓展课程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更好的体现核心素养和音乐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拓展课程;古筝教学
一、核心素养下开展的音乐拓展课程的目标要求
(一)古筝基础演奏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古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的弹拨乐器,它作为最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音域宽广,音优美,演奏技巧丰富且表现形式多样,有着非常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材中,也涉及到了很多民乐欣赏的内容并且出现了专门的古筝乐曲欣赏,如五年级上册的欣赏课——古筝乐曲《渔舟唱晚》,这说明对于古筝的了解认识就在常规音乐课程的学习目标中。同时,古筝的基础入门技法并不复杂,非常适合作为学校拓展课程的开展内容。
(二)根据学生特点鼓励发展个性音乐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对于课程内容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对于同一首乐曲的教学,有的学生喜欢演唱,有的学生喜欢跳。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合适的课堂环节为不同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拓展课程中,教师可以更加注重个性发展的要求,也可以用更多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主动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展示自主编创内容。
(三)实现由掌握“知识技能”到培养“音乐素养”的理念转变
“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中是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的联系发展体现,即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等全面的音乐素养。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课程的开展就不能单单着眼于书面知识和器乐演奏技巧的掌握,还需要根据学生本身的需求,从可以“学以致用”的角度,让学生在对筝乐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升华内心世界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古筝拓展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一)加强筝乐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于学习最好的初始动力是兴趣,只有学生自身有了兴趣之后,才会继续深入学习。小学生对于古筝的兴趣主要来源于古筝拨弦发出的声响,演奏出熟悉的音乐旋律或者被古筝演奏的画面吸引。在古筝拓展课激发兴趣的环节,笔者从三个部分着手1.音乐课本中的古筝欣赏内容。回顾课堂上《渔舟唱晚》的学习内容,学生对古筝演奏的传统形式和曲目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后,有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和信心。2.欣赏古筝演奏的流行作品。随着古筝演奏的发展,古筝可以演奏很多当下流行的音乐作品,比起传统曲目,这些流行作品的演奏更能高效的吸引学生眼球。3.展示高技巧的古筝演奏曲目。除了学生不易接受的传统曲目和演奏技法相对简单的流行改编曲目外,还有一些根据大众耳熟能详的旋律改编并结合一定难度技巧的曲目,如《克罗地亚狂想曲》。它的旋律学生都能引起共鸣,同时结合现代舞台效果,学生能直观的感受的古筝演奏技法的绚丽,从而激起好奇心和兴趣。
(二)开展集体教学,掌握技能方法
传统器乐教学的模式多为一对一为主,为了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正确演奏技巧。但根据学校内开展的拓展课程的实际可行性及教学目标,笔者选择了集体教学模式。
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统一的基础演奏技法教学,在此阶段的教学目标以全体学生掌握技法为
主要目的,用传统教师示范教授的教学方法,学生重复练习的模式进行,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之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和反馈情况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进行小组间的合作演奏练习。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开始注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了。比如一首分声部重奏乐曲的学习。演奏技法能力较好的小组就可以负责主要旋律声部的学习演奏,其次为二三声部。还有一些学生对于演奏技巧的掌握有一定难度但对乐曲的旋律节奏比较敏感,那么该小组就可以负责伴奏声部,例如古筝伴奏声部的演奏和通过拍板等方式参与节奏伴奏。
(三)参与音乐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音乐的学习还有很大一部分在于“表现”,本校重视拓展课程的开展,同时会提供展示的舞台。比如每年的元旦汇演,课上排练成功的演奏曲目就可以参与演出,在成功展示在观众眼前的演出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演出中有一场比较特殊的例子。拓展课中有几个学生对于演奏和参与伴奏都不是特别的得心应手,于是笔者选择了古诗伴以筝曲的表演形式——《池上》。挑选出该部分学生以朗诵的方式加以演出。这样既给到了他们演出展现机会,同时也是让他们感受到参与了古筝表演,并不会因为技能的生疏而感觉被课程撇离在外。
三、“行文化”课程要求下古筝拓展课程的期待与展望
我校在课程设置理念上坚持文化认同,多次对学校发展进行梳理,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基于“实践引领成长”的办学理念,学校着力打造结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的“行文化”课程,在“文化先行、德育为本、兴趣引领、实践创新”的总目标下设置了分级目标。
(一)“品行”—— 存善思、为善举
筝乐除了能达到美育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德育能力。筝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德育与音乐的美感教育结合在一起。比如乐曲《出水莲》是传统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在欣赏此曲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并总结出此乐曲音调古朴,旋律清新、典雅的特点。再和学生一起探讨乐曲表现出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深刻理解并将莲花的高尚品行转变为平时的生活学习精神。
在筝曲的欣赏学习中,不断解读其所蕴含的深层思想道理,去享受音乐,也感悟人生,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问学”——求真知、做真人
笔者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乐曲《金蛇狂舞》,其中涉及到的演奏技法有“托”“抹”“勾”“大撮”,这些技法都较为简单基础。所以在此乐曲的演奏学习过程中,笔者具体教学了乐曲前半部分的演奏方法,剩余部分交由学生自主学习识谱演奏。还有许多筝曲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进行《春江花月夜》的欣赏学习时,笔者采取了学生欣赏讨论为主的方法,让他们感受乐曲意境,鼓励学生主动发言交流各自对乐曲的不同感受和展开对具体情境的想象,笔者则在强调乐曲幽雅的大意境下不统一学生的感受答案。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敢于去体会,敢于交流提问,对于音乐的学习和欣赏也从本心出发,得出理解感悟再回归自身。
(三)“笃行”——明方向、实目标
学就要“学有所得”,并使所学最终能有所落实。传统的筝乐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比如筝曲《临安遗恨》讲的就是岳飞在临死前对自己一生回忆时内心情感的起伏,表现了一代民族英雄被奸臣所害,对奸臣当道的愤恨、对江山社稷的忧虑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传统筝曲《高山流水》则取材于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表现出珍惜知
音之情和“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之境。
在学习过程中,筝乐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将随着乐曲旋律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阶段目标,形成不断为目标奋斗的优秀品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的器乐课程必不可少,古典筝乐文化更是有着其他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因此笔者还将在现有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运用新型的理念和课堂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小学音乐与核心素养[J].2019
2. 沈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J]..2019古筝乐曲
3. 程佳静.古筝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2018
小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