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古筝作品发展创新
作者:佟宇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9期
        【摘要】自从古筝改为21弦后,现代古筝作品的创作层出不穷,这些作品与过去的作品相比有着较大的变化。人们在创作古筝作品时,每个音符的临时变化和每个技法的创新以及每组弦序音位的设置,都体现了现代古筝作品的基本特征。现代古筝作品讲究为乐曲而实现突破和创新。对此,本文试探就现代古筝作品的发展与创新问题。
        【关键词】现代古筝;作品;发展;创新
        古筝的弦数改为21弦之后,给现代古筝的创作注入了更多的彩,也带来了更多的好处。弦数的增加不仅使得古筝的音域得到拓宽,而且古筝体积逐渐增大也为筝码右侧的演奏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有助于新的古箏演奏技巧的产生。另外,弦数的增多有利于充分运用和声功能,促进现代古筝作品的大量繁荣。
古筝乐曲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都相对比较宽松,这给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相应地筝乐作品也日益繁荣。比如这个时期比较出名的筝乐作品《雪山春晓》,成为代表作,该作品于1980年至1985年间创作完成,创作人是古筝家范上娥以及藏族作曲家格桑达吉。该作品具有浓郁的西藏风情,旋律十分优美。此阶段,21弦筝基本已经在全国普及,并且受到大部分的欢迎和喜爱,《雪山春晓》就是以21弦筝为基础的筝曲,将古筝本身有限的和声功能发挥地淋漓尽致。
        自20世纪80年代后,以王天一先生为代表的作曲家相继涌现。他被誉为“新筝艺术之父”,在古筝理论研究和古筝作品创作上有着非常高的水平。一是在古筝理论方面,王先生的科学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演奏理论属于首创,并将这些理论按照初级到高级的形式以教材的形式系统、完备和全面地形成了古筝教材,改变了过去那种以口传心授的教学理念,发展和创造了新的古筝理论。二是在演奏形式方面,他率先提出音乐的三种语言:音符语言,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并将其很好地应用到古筝作品表现当中,极大地丰富了古筝艺术的表现力。在他创作的古筝曲《故乡行》中,创造性地运用“起身砸摇”的演奏技巧,将起身的肢体语言运用到摇指的弹奏技巧中,通过演奏技巧的创新将“弹奏”与“表演”相结合,完美表现乐曲内容所必需的音响效果的同时还其带给人们上的视觉冲击。在此之前,古筝的表现力基本只体现
在弹奏作品本身,在肢体、表情方面的表现力几乎为零,是王天一先生赋予了古筝艺术如此华丽的外衣,使现代筝乐作品发展到了集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对外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增多,国外很多文化思潮不断注入中国。我国开始大量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各种理念,包括政治理念、经济理念、文化理念等,音乐创作也照样吸收。我国的一些作曲家逐渐对西方现代的一些无调式音乐产生起兴趣,并且利用这种音乐创作了很多有特的作品,筝曲创作也有类似的现象。随着创新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人们开始将视线转移到筝五声音阶定弦的改变上,他们打破了传统的筝五声音阶定弦,或采用现代音乐不拘一格的风格,或采用西方十二音体系,创做出了很多新的调式,出现了大量的非五声音阶定弦的筝乐作品。另外,现代音乐的发展相对比较久远,距离发源地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然而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很多中国内地人来说,现代音乐还是比较新颖的。
        打破传统的五声音阶体系的创作有很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摆脱了五声音阶体系的束缚,没有调式、旋律、和声等一系列的限制,给创作带来了极大地便利,甚至扔骰子确定音高都可以成为音乐创作的方法,有的随意裁剪一下现有乐谱,打乱后重新粘贴就可以宣称是
一部新作品。这意味着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作曲者再也不用处心积虑寻优美的旋律。另一方面,五声音阶体系的破坏,使得古筝原本和谐的音列被打破,优美的旋律更是很难出现。对这些采用所谓现代创作技法的筝曲而言,文字性的说明或者注释就变得极为重要,作品的深度与高度更大程度上是靠文字而不是靠音符或演奏来体现,比起那些注重旋律的筝曲来,这样的没有什么旋律的筝曲其人文特性要大于音乐性。
        非五声音阶调式似乎受到许多现代作曲家的青睐,如《溟山》《黔中赋》《箜篌引》等均是采用这种调式手法而创作的现代筝乐作品,然而这些作品听起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旋律性可言,作品中那些创新的技巧和演奏形式,似乎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如果没有内容的解读,单纯从听觉来感受音乐的话,大部分听众都很难引起共鸣。
        就《溟山》这首作品进行分析:采用了湘西地方的音乐素材,并运用了比较前卫的非五声调式创作手法创作了此曲,在演奏技法上也有新的突破,运用了左手快速弹奏技法。遗憾的是,作品虽然在以上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却忽视了作品创作最主要的东西——旋律。此曲作者王中山曾说过:“我其实用《溟山》的四季来表达人的各种心境,酸甜苦辣的心境。就是用四季,来暗喻人生的这种无常。”作者对曲子的诠释确实非常有内涵,有哲理,但聆听此曲的时候,确实很难听出作者的心声。
        总之,作品中每一个音符的临时变化、每一个技法的创新、每一组弦序音位的重新设置都是为了乐曲的内容而做的突破,而非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突破而突破。因此,《红山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用现代创作方法创作而成的现代筝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维.论现代古筝乐曲的发展与创新[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04):82-86.
        [2]邓玲.论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陈满欣.论古筝演奏的继承与创新——谈现代古筝艺术的发展[J].新世纪剧坛,2011(01):52-53.
        [4]王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筝曲中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3.
        [5]董凌凡.论古筝重奏作品的发展与创作[J].黄河之声,2013(09):
        30-33.
        作者简介:佟宇(1990—),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