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古丽巴拉》是对于新疆青年男女恋情的真实写照,在整个作品形式上,与当地的民间舞蹈形式非常类似,这种热情洋溢的舞蹈,将全曲分为四个等分,在舞蹈创作和乐曲体系的特点上,介乎中国和欧洲音乐体系之间。在以往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经常将该曲目的演奏处理微升或微降形成“活音”,这种被业内成为“带音”的演奏方式,类似与汉族的潮乐风格,所谓“活音”是指能够借助相邻音级间刀二不构成平均律中的半音或全音,从而给人一种热闹非凡,畅快淋漓的感觉。
一、《阿拉木·古丽巴拉》乐曲的明显地域特征
(一)地域特與古筝移植的基础关联
由于是少数民族音乐体系的代表作品,《阿拉木》本身采用微升的音级,在主题音调上展现了丰富而灵活的灵魂,这种声调的活音因为与古筝的滑音风格非常类似,采用古筝的摇指技术,配合左手的“按滑”技巧,就可以非常准确地演奏出大额度以内的高音,因此为《阿拉木》再去演奏移植到古筝弹奏提供了音乐基础。这种明显的地域特征,与现代古筝乐曲中定协方式
打破统一的八度排列,打破了既有的规律和音阶,甚至介于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的一般音阶排列是一致的,新疆特有的曲调,使得古筝的音乐旋律别具一格,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二)《阿拉木》的音节体系特点
乐曲《阿拉木》的“活音”音节,将带腔调的调式固定在1/2和1/4节拍之间,活音和相邻音节之间构成了平等律,这就使得半音和全音之间的关系游移不定,但是其主体音调在改变,是为了配合古筝相对低沉荒凉的音特点,改编和移植时,作者在原调基础之上微升了三级。《阿拉木》的演奏和移植,既不能改变原有新疆乐曲音的特点,同时又必须要涉及乐曲演奏技法上的创新,在古筝的左手滑音技巧配合的过程中,为了不失去原曲的内在精髓,要求古筝演奏者以大幅度的滑动,短促而奇妙的音,配合手指的摇指滑动,达到古筝演奏的清亮、灵动,从而刺激听众的听觉审美,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
(三)《阿拉木》的古筝演奏技巧
此曲采用六声音阶定弦,不同于五声音阶定弦的弦位,弹奏时注意弦位改变后造成的手指
触弦规律的变化。旋律在高低音区转换时要准确到位。轮指应弹出清晰的颗粒性以及灵巧、轻快的音。小快板中有两处在右手弹奏旋律同时,左手移动琴码来改变音高,基本的要求是要快和准,不影响旋律的进行。分指弹奏指序要准确,各指发力要均匀。
二、乐曲《阿拉木·古丽巴拉》的移植创新点
(一)第一部分歌唱性行板的创新演奏
《阿拉木》这部乐曲体现出了新疆少数民族人民的热情,畅快的小快板体现出了小伙子对于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结合丰富而浓郁的地方特,表现出典型的赛乃姆音乐结构,引子、歌曲一、歌曲二、歌曲三……终曲,对于主体旋律的模仿,采用不同的手法重复了四次。因此在古筝移植借鉴的过程中,针对这种反复出现的主题旋律,在机械的反复演奏和重复的过程中,古筝演奏者必须使用轻巧而流畅的轮指技术,将第一节奏的旋律演奏得非常流畅,如行云流水。而在进行后续学历的研究过程中,为了体现新疆舞曲的歌唱性,就必须要使用古筝的摇指技术,古筝的摇指技术变化非常丰富,可以使用大拇指和小拇指,也可以使用人流的方法进行组合,因此在演奏第三和第五旋律部分时,在《阿拉木》的部分,演出过程中加入一些特的技法,结合浙江古筝流派的特技艺,采用手指轻压琴弦,快速止住余
音的方法,反而能够增加约有乐曲的节奏和韵味,增加了以往古装作品中所没有的动感,这种动感和韵味象征着现代古筝乐曲移植的一种进步。
(二)采用多种乐器的伴奏手法创新结合
以往的古筝乐曲往往是独奏,虽然在现代的演奏技法中有时也会出现多个古筝演奏者的合作演出,但是一般都是古筝之间的不同流派的融合,采用不同的声部来配合。但是在《阿拉木》的演奏过程中,由于新疆舞曲本身的特点,要求节奏非常洗练、节奏感非常强,流畅而动感,声音先声夺人,让人们想到蓝天和白云,牛肥马壮的戈壁草原,想到能歌善舞而热情的维吾尔族人民。因此,在古筝乐曲《阿拉木》的移植过程中,演奏者开创性地采用了手鼓伴奏,这是因为原曲本身就有手鼓的伴奏,手鼓的节奏本身非常流畅,鼓点鲜明,给人以极强的节奏感。这种采用其他乐器与古筝演奏相配合的伴奏手法,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创新,体现出了新疆维吾尔族赛乃姆风格,根据相对固定的节奏和节拍,在古筝乐曲移植的过程中,准确地表现了赛乃姆欢快节奏的重要特征。高雁在进行古筝乐曲移植和改编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吊饰,采用了六声音节和非八度周期的人工调节方式,在原调基础上上升三个音节的方式,使得每一个定弦周期体现出一个八度循环,融入了创新性的因素,非常有助于渲染整个音乐欢快的气氛,展现出比较浓郁的新疆民族韵味。
(三)在原有乐曲中加入了古筝的灵动和意蕴
古筝,在音上荒凉也可以高亢,可以热烈也可以轻灵。古筝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典型的音特点就是给人以一种余音袅袅、引人感悟的意蕴。在古筝乐曲《阿拉木》的移植过程中,作为一名出的古筝音乐演奏者,高雁在中国民间音乐改编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通过对于新疆舞曲的音感悟,结合对中国传统民乐的研究,在不失原作精髓的基础之上,大胆地使用了多处创新的古筝演奏技法,是一次成功的乐曲移植创举。在古筝演奏时如果强要体现出古筝乐曲本身琴弦和音箱所体现出的余音,但是又不失原本的欢快之,就需要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演奏经验,能够知道在何种节拍之下加快或者放缓节奏,将身体和意念灌注在古筝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必须对于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一场喜爱,了解不同的音质音与《阿拉木》乐曲风格之间结合的伏笔和移植之间取舍的点睛之处。因此,可以说,高雁对于《阿拉木·古丽巴拉》乐曲的移植,改编到古筝独奏曲之后是非常成功的,很自然地触发了人们对于古筝的喜爱,并且对于新疆姑娘和小伙子的爱情有一种深刻的体悟,为听众提供一场听觉盛宴,拿捏住新疆舞曲活泼而灵动的特点,触动了人们的心弦,引发了听众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值得肯定的是,整个乐曲的延伸和铺设非常自然而然,没有任何生涩和阻碍之感,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改编创举。
古筝乐曲 三、结束语
通过对《阿拉木·古丽巴拉》乐曲的古筝移植分析,可以看出整个乐曲的声音彩变化非常丰富,创新性地进行古筝排列方法,打破了传统古筝乐的八度重复规律,采用表现力极强的定型手法,使得人工调式的音阶更加丰富多彩,开创了古筝移植的成功先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