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其概念;
二.病、症、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何为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难点】
病、症、证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解析】
【重点】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体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辨证施治:所谓“辨证”, 就是将四诊 (望、闻、问、切) 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也称“施治”, 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方法,用方遣药。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即理法方药
症: 即症状。是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客观反映 (体征) 。如恶寒、发热、无汗、苔白、脉浮紧等 , 是辩证的主要依据。
证: 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的一组症状的病理概括。  它反映了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 以及邪正盛衰的关系等。它比症状更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是辨证的结果。上述症状可以概括为风寒表证。
病: 即疾病,  可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有一定的病因和病变规律,有较固定的症状和体征。如感冒、麻疹等等。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 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 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所以表现的证不同, 因而治法亦不同,如麻疹,初期解表透疹。中期清泻肺胃,后期养阴清热。何为阴阳
    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 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 因而采用同一方法。如脱肛。宫坠都用补中益气的方法。
【难点】
病、症、证的关系:“症”是疾病的现象, 是内在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征象;而“证”则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一组症状能概括为某一种证候, 而一种证候也包括若干症状。“病”既包括几组症状, 又可包括几个不同的证候。某一种疾病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不但表现症状不同, 而且形成不同的证。
第一章  精气、阴阳、五行
第一节  精气学说
【难点】
一、精气在哲学和中医学的区别
二、气的运动与气化
三、精、气、神的关系
【难点解析】
一、精气在哲学和中医学的区别
1.哲学中的精与气实际上是一个相同的概念,精即气,为无形的细微物质;
2.中医学中的精与气是不同的概念:精为有形之精微物质,气为无形之精微物质;精是生命的本源,气是生命的动力。精能化气,气能生精,两者是同一种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或状态。
二、气的运动与气化
1.气的运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2)气是物质,也是不断运动的;
  3)气运动的动力根源在于自身;
  4)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形式可概括为:升、降、出、入四种。
  2.气化的概念:气化是气的运动而引起的变化。包括物质形态的各种变化过
程和形式。如动物的生、长、壮、老、死;生命的新陈代谢;各种功能活动及物
质的化生等。
三、精、气、神的关系
1.精、气、神学说中三者的概念:精:指肾所藏的精,即肾精。是生命的本源物质。气:人体内无形的作为生命动力的精微物质,如元气、真气等。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精与气:精气互化,无形之气聚积为有形之精,有形之精散而为无形之气;精足气充,气足精旺;
3.精与神: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精足则神明,精衰则神疲;神是精的主宰,能摄精固精,神守则精固,神荡则精泄。
4.气与神:气生神养神,气旺精足神明;神驭气统精,神明则气调精固。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重点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概念及内容;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中的相关概念;
【难点】
一.阴阳概念的理解;
二.阴阳消长与平衡的关系
三.阴阳互损
【重点与难点解析】
【重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属性是根据其性质、位置、趋势、状态等按一定原则所规定,凡是向上的、向外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功能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凡是与此相对的另一方面如向下的、向内的、寒冷的、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物质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引入医学领域,凡是具有推动、温热、兴奋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质属于阳;凡是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质属于阴。
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是由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存在于事物内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断对立的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根源。这一种理论称为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交感与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二气和谐的运动是交感发生的最佳状态,即老子所言“冲气以为和”。 阴阳二气的运动是交感得以实现的基础,交感则是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或过程。交感,是万物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根源。它使对立着的两种事物或力量,统一于一体,于是产生了自然界的万物,乃至人类,即“天地感而化生万物”(《易传咸》)。
阴阳互藏说明阴阳双方中的一方都寓含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阴阳交感的内在动力根源,也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2.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是指阴和阳和属性是相反的,相互对峙着的。如天与地、日与月、寒与热、动与静等。只有相反的、相互对峙着的事物和现象,才能区分其阴阳的属性。
  阴阳的制约是指阴阳之间的对立,不是静止着的相互对峙,而是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即阴可以制约阳,阳可以制约阴。如寒可制约热,热可制约寒;动可制静,静可制约动等。
阴阳的对立制约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对立制约使双方都不可能无限度地发展,而相对稳定地处于统一体之中。即阴平阳秘。阴阳在对立斗争中,取得了统一,维持着动态平衡,机体也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阴阳互为存在条件,即阴阳两方各以对立面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立的一方面而单独存在。如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等。二是指阴阳相互资生为用,即阴阳不仅互为存在条件,更重要的是阴阳必须相互资生,相互助长,相需为用”古人曰“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就是这个意思。
阴阳互根互用是事物得以发展变化的内在条件,没有阴阳双方的依存、资助,阴阳二气的斗争运动就不可能维系和发展下去。阴阳互根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正因为阴阳相互联结在一起,因而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