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阴阳辨诀?阴阳辨诀最关键的就是:一切诸症,一概不究
什么叫阴阳辨诀?它有什么作用?它有什么意义?运用阴阳辨诀的关键是什么?
大家知道我归纳的火神派最基本的学术观点就是阴阳为纲,判分万病。“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郑钦安把百病都归纳为阴病、阳病。阴证亦阳,阳证亦阴。他的两本专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通篇都是在讲怎么用阴阳辨别。既然要分阴阳两纲,那么前提就是要分清何为阴、何为阳。
Y
《黄帝内经》曰“善诊者,察按脉,先别阴阳”。如何辨别阴阳,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郑钦安说,医学一途,最“难于识阴阳”。张景岳说:“伤寒纲领,惟阴阳为最,此而有误,必致杀人。”陈修园说得更明白:“良医之救人,不过能辨认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已。”良医和庸医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辨别阴阳两纲。 为了辨识阴阳,郑钦安总结了“辨认阴虚阳虚要诀”,亦即“阴阳辨诀”,作为辨认阴证阳证的纲领,他又称之为“阴阳实据”。
在郑钦安的概念里,阴阳辨诀和阴阳实据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他称之为“辨认阴虚阳虚之切法”。《医理真传》《医法圆通》通篇都是在关注用阴阳辨诀和阴阳实据来辨认疾病。
他非常重视这个辨诀,临床认证,每次都强调以此为准,“总在考究阴阳实据为要”,“定阴阳实据治之,发无不中”。什么是阴阳辨诀?郑钦安在《医理真传》的“辨认一切阳虚证法”“辨认一切阴虚证法”及“钦安用药金针”章节中做了详细论述。为了节省时间,我以舌、脉、神、、口气、二便为纲给大家解读。
阳虚:
舌——舌青滑,或黑润青白,浅黄润滑,强调舌润滑不燥,即使舌红也不需在意,
就是阴证,就是阳虚。
脉——脉浮空或细微无力。
神——目瞑倦卧,无神,声低息短,少气懒言。
——面唇口青白,爪甲青。
口气——必口吐清水,饮食无味,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
二便——二便必自利。
阴虚:
舌——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
脉——脉息有神,六脉长大有力。
神——其人烦躁,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
——面目唇口红。
口气——口臭气粗,口渴饮冷,饮水不休。
二便——尿黄便秘,二便不利。
两相对比,确如郑钦安所说,“阴阳二症,判若眉列”。
这一阴阳辨诀,等于给了我们衡量阴阳的一把尺子。
即使用高校讲义衡量,阴阳辨诀都没有出格的地方,阴证什么样,阳证什么样,舌、脉如何,
气如何,哪本讲义都这么讲,绝非火神派标新立异,更未离经叛道,所以我们说阴阳辨诀是“中医正统正脉”,大家记住了这一点,承认了这一点,下面的立论才有基础。
我们下面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大家认同阴阳辨诀这个看法的基础上。
那么,这一阴阳辨诀有什么作用?可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郑钦安对阴阳学说的丰
富和发展,临床上如果能确定阴阳实据,没有无效的。更甚之,用郑钦安的原话来讲,掌握了阴阳辨诀,“便可超人上乘,臻于神化”。毕生研究火神派的唐步祺先生十分看重这一点,他称赞郑钦安:“阳虚阴虚辨证纲要,最切实用。”喝早茶的时候我和杨志敏院长一起聊天,杨院长对火神派理解得很深,她说阴阳辨诀使她真正开窍。
我自己也是学过阴阳辨诀才真正有了登堂入室的感觉,才真正会看病了,会分阴阳了,治病时也有信心了。
我本人体会,若要学习火神派,首先要学会分清阴阳,辨明真假。
学习掌握阴阳辨诀后会发生质的变化。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阴阳辨诀的重要意义、运用阴阳辨诀的关键是什么。
第一个方面是阴阳辨诀在阴火方面的应用。
我们临床上见到的“满身纯阴”之证,例如尿清、便溏、舌淡、脉沉,证候单纯,辨证一点儿都不难。难辨的是有阴火的阴证,李东垣的弟子说过,阳证易辨易治,阴证难辨难治,说的就是这个。
关键是阴证特别复杂,复杂在哪呢?
我曾经把阴证归纳为三个层次,“满身纯阴”之证,没有一点儿热象的,这是第一个层次。
关键是阴证的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它们都有一些假象,就是阴证引起的阳虚外浮,郑钦安称之为“肿痛火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肿热痛。
阴证的第二个层次是阴盛格阳,第三个层次是阳虚欲脱,都会出现假热、假火的局面。
如果我们掌握不了阴阳辨诀,就会把这些假火、假热辨成真火、实热或阴虚内热,那起来只能越治越糟。
所以阴阳辨诀的重点在辨阴证的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
明·陶节庵云:“自然阴证人皆可晓,及至反常则不能矣。如身不发热,手足厥冷,好静沉默,不渴,泄利腹痛,脉沉细,人共知为阴证矣。至于发热面赤,烦躁不安,揭去衣被,饮冷脉大,人皆不识,认作阳证,误投寒药,死者多矣。”
他说的“阴证”当指纯阴之证,“及至反常”则指有阴火之阴证。
刘渡舟教授亦说:“少阴寒盛之极则有格阳之变,而见反常之象,往往使人难以辨认。”“三阴上逆外越”引起的种种假热之象,“变证百出”,对于这个我们怎么辨别?
郑钦安勘破阴霾,去伪存真,创立阴火之说,这是他学术经验中最独到、最精华的部分。大家都知道火神派崇尚扶阳,其精华就在于对阴火、假火的辨认。对阴火、假火的辨认,我们唯有阴阳辨诀可恃。让我们重温“钦安用药金针”,
这是郑钦安在三本书中写得最精彩、最深刻的一段话,辨别阴阳要诀的关键就在这段话的八个字里。
“予考究多年,用药有一点真机与众不同。
无论一切上中下诸病,不问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
若见舌苔干黄,津液枯槁,口渴饮冷,脉息有神,其人烦躁,即身冷如冰,一概不究,专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阴上求之,百发百中。”
他强调在阴证的前提下(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等),“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
不被这些假热、假象所迷惑,一律专主扶阳,反之,专主益阴。
我认为阴阳辨诀最关键的就是这八个字:
一切诸症,一概不究。
这是勘破阴火的八字箴言,也是贯彻阴阳辨诀的心法。
我们通俗点儿说,在阴证、阴象的基础出现一点红肿热痛,你不要被它迷惑,你要看它的基础是阴证、阴象。
形象点儿说,一片大草原上,有几朵红花不意味着整个草原都是红的,整个草原是碧绿的。
结合病例来讲,我诊治过一个病人,
李某,男,55岁。病人口腔、舌边、嘴唇处溃疡反复发作3年多,此起彼伏,伴有鼻腔燎灼感,咽痛、红,偶有耳鸣,目赤。大家看他五官几乎没有一处好的地方,通通是我们老百姓常讲的在“上火”。
病人时有胃部胀痛,大便黏,小便黄,舌淡胖润,脉浮滑无力、寸弱。
何为阴阳舌象、脉象是阴象。
在舌、脉、神、、口气、二便中有两项存在的话,这就是一个阴证。
这个病人是一个中医“票友”,多年来研究中医,能给别人开方,我去给他家老爷子看病的时候,发现他订阅了《中国中医药报》。
三年里他一直给自己开方,多是滋阴降火之品,治之不效,经人介绍到我。
我跟他说:“你所有这些所谓阳证的表现都是假象,舌胖润、大便黏、胃胀等通通是阴象,你这是假火,滋阴治法是南辕北辙,我给你开个方试试。”
我以温潜之法治之,处以潜阳封髓丹加味:
砂仁25g,附子30g,龟甲10g,黄柏15g,肉桂10g,炮姜20g,牛膝15g,磁石30g,麦芽30g,茯神30g,炙甘草30g。
病人服用7剂后,口舌、嘴唇处溃疡及咽痛均消失,余症亦减,自觉精力增加。
他跟我说,因为他懂得中医,他就觉得自己是阴虚,所以服药时战战兢兢,但是没想到最后效果这样好。
守方调理半月,病人诸症若失,以附子理中丸善后。
这种方法的不仅疗效很好,而且不易复发。
我曾提出“头面五官多阴火”的观点,即头面五官出现老百姓所说的上火的象,如目赤、牙痛、口疮、咽炎、舌疮、鼻炎等,绝大多数是假火、阴火,我不能说没有阳火,但是大多属阴盛逼阳上浮所致,尤其久病、久治不愈、病程很长的,百分之百是假火,绝少因阴虚阳热所致。
本例病人目舌口鼻耳和咽喉等皆现肿痛火形者确属典型,是他自己把自己治坏的,因为他一
直都是滋阴降火,所以其症此起彼伏,缠绵不愈,与阳虚体质固然有关,但主要是屡服滋阴之药所致。
因为五味中苦味属心,所以口苦一般按心火论治,治以清心泻心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