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水诗探析
摘要:李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隐士、策士等人的气质,李白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他热爱大自然、创作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山水诗篇,这些名篇在他的创作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些诗篇是李白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怀友、思乡、抒怀及关注时政、劝讽的艺术表现,这些诗歌所涉及的山川范围之广,不仅为祖国的名山大川写貌传神,还把自己强烈的情感和伟大的人格注入了自然山水之中,为山水诗开辟了新的境界,达到了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关键词:李白 山水诗
他的诗作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他的诗表现了唐代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并转向衰落时代的特点,从各个不同侧面表现了盛唐气象,也揭示了其存在的严重危机。
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山水诗的漫游
唐开元盛世的青年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术,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思想上的神游和狂想,养成一种傲岸不桀、放逸不的游侠精神,这注定了他一生不走科试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特之路。李白是不属于世俗世界的,他是属于酒的和山水的神仙世界。唐玄宗爱慕酒仙李白的才华,给其加官赐予金帛,可李白不受,其“志在青山”,只要美酒和山水的流连,以至于唐玄宗赐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库支钱”,被传为千古佳话。诗人杜甫有一首诗赞酒仙李白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自拍技巧, 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风明月,留下许多含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的名篇。李白的一生游历范围很广,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峡,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谷绝响;南行江浙,留下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长河画影;上庐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画卷;东至齐鲁,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苍凉景;西游华山,留下“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黎明的意思2.向往仙境
李白的一些山水诗直接写了向往仙境、交往神仙,这是他自己一种理想的追求,渴望融入仙境。但天宝之后,国家政治昏乱,个人遭际失意,随着年事阅历的增长,使他对人间权贵更为激愤,对天上神仙亦感梦幻,于是怀着美好梦想广游名山。这种变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集中典型的表现。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描绘了一 美轮美负的神仙世界:二清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莺回车,仙 之人兮列如麻。二如此盛大而热烈的场面,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神仙世界的光明美好来反衬现实社会 的黑暗腐朽,表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的思想。它写夜梦中游天姥山仙境和觉醒。诗一开始便断定海中蓬莱仙岛不可信,但高高天姥山却可望可游。于是夜里梦中“飞渡镜湖月”,到剡溪,凭吊谢灵运遗迹。然后“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攀登山巅,领略了大海高峰的奇壮胜观。而在云烟迷雾之中,忽然“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竟来到了金碧琳琅的神仙世界,霓衣风马,虎鼓瑟,鸾驾车,列仙拥簇,纷纷来了。但就在此刻,梦醒了,天姥仙境不见了,只有诗人自己在枕席之间。于是他深深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世荣乐原是一场梦,人间万事都是不断流逝的江河水,无可挽,不足惜。因而他要骑鹿访名山,寻求那梦想的美妙仙境。并大声宣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要与权贵统治的人间决裂。这里,现
实世界中受束缚的诗人在梦想中自由飞向理想的仙境,客观的大自然山水在梦幻中变成了神仙世界,理想以狂想的形式表现出来,鲜明显示出反抗权贵统治的诗人性格。显然,屈原《九歌》的幻丽,郭璞《游仙》的清逸,南朝山水诗的秀美,初盛唐山水诗的雄壮,在这里融化为一种新的境界,表现出一个新的高度。
狂想逍遥在梦幻山水里的谪仙人,终于在冷酷的政治现实中觉醒。晚年他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在江夏相逢故人,他悲愤了:“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如人意!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掉讴。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江夏赠韦南陵冰》)称意的水,升天的山神仙,傲岸的狂生,英雄的争斗,诗人曾经向往追求的目标都被粉碎了,狂想的理想都幻灭了,索性纵情于世俗的歌舞行乐。反过来看,从这暮年悲愤狂歌之中,恰可见出这位傲岸不羁的天才诗人,在往昔漫游山水的岁月中,始终怀有济世的英雄抱负,从未放弃崇高理想,因而在他的山水诗里也大多豪情奔放,仙姿倜傥,融化于山水形象,表现为一种理想化、狂想化、个性化的新的特点和成就。
狂想逍遥在梦幻山水里的谪仙人,终于在冷酷的政治现实中觉醒。晚年他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在江夏相逢故人,他悲愤了:“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如人意!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掉讴。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江夏赠韦南陵冰》)称意的水,升天的山神仙,傲岸的狂生,英雄的争斗,诗人曾经向往追求的目标都被粉碎了,狂想的理想都幻灭了,索性纵情于世俗的歌舞行乐。反过来看,从这暮年悲愤狂歌之中,恰可见出这位傲岸不羁的天才诗人,在往昔漫游山水的岁月中,始终怀有济世的英雄抱负,从未放弃崇高理想,因而在他的山水诗里也大多豪情奔放,仙姿倜傥,融化于山水形象,表现为一种理想化、狂想化、个性化的新的特点和成就。
3.描绘大自然的雄奇壮美、气势磅礴
马尔代夫人
李白描写自然山水,善于描写大自然的形象美,特别是善于描写雄、壮、险、奇、幽、旷的美景。
(1)表现壮美的诗篇
李白的山水诗表现壮美的很多,如对黄河的描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他笔下的长江是“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其一》“吹倒山”,诗人描摹大风吹得凶猛:狂飚怒吼,呼啸而过,仿佛要刮倒天门山。紧接一句,顺水推舟,形容猛风掀起洪涛巨浪的雄奇情景:“白浪高于瓦官阁。”猛烈的暴风掀起洪涛巨浪,激起雪白的浪花,从高处远远望去,沿着天门山长江江面,排山倒海般奔腾而去,洪流浪峰,一浪高一浪,仿佛高过南京城外江边上的瓦官阁;他登上庐山写下“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其二》前两句写到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的云霞,从远处看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后两句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诗人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这首诗极富想象力的描写了庐山的壮美,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
(2)创建号表现险峻的诗篇
李白的山水诗表现壮美险峻的诗篇大多描写到山势陡峭、险峻,道路充满危险,使人惊心动魄。它即使人害怕,又会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征服艰险的决心,在征服艰险和战胜自我的过程中给人带来了极大的刺激,带来美的享受。李白山水诗的代表作《蜀道难》就是表现巴山蜀水的壮美和雄奇、险峻的,诗中写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诗人一咏三叹,把蜀道之险表现的淋漓尽致。
臧克家拼音(3)表现的旷美的诗篇
如“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开阔的江面扑入视野,奔腾咆哮的江水向远方流去,直到那水天相连的荒漠辽远的原野,何其壮美。
(4)表现清幽的诗篇
“隐逸”这在封建文人身上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他们往往隐居在隐蔽的半封闭状态的山谷或密林之中,享受一种、静谧的生活。“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暮,独自下寒烟。”描绘了一种清幽、幽静的生活环境。
4.表达友谊的诗篇
李白是一个轻权贵重友人的诗人,在他的山水诗中,也能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友倩。如、峨嵋山月歌》:”蛾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二。诗作中写道,山月能够和人万里相随,而诗人与友人却无法相见,这样的对比使得“思君不见”的感慨之情愈加深挚。明月当空,近在眼前却永远无法触及,这更是思友之倩的象征。这也正是凡在诗作中咏月之处,每每皆是抒发江行思友之倩的充分体现。而其晚年被判长流夜郎之罪,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口 在近于绝境的心境中,半途忽然遇赦,被压抑的心倩彻底释放 在返回江陵途中作出《早发白帝城》这一名篇,它正是这时李白深厚情感的一种宣泄与体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小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
中表达出的倩感,是李白历尽艰难后重履康庄的快感与激倩,写了长江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同时也抒发 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倩就好似滚滚而来的江水奔涌东流
5.李白山水诗中蕴含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
李白在其坎坷矛盾的一生中,既有建功立业、积极入世的一面,又有道家清静无为、消极出世的一面, 李白的才学博大精深,他自幼用功苦学,博览书.正是。读万卷书二充实了李白的学识,他将儒释道三家学说集于一身,使他的山水待呈现出三种境界:入世一出世一永生李白相信尽管前面的路障碍重重,但终将有一天会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入世思想。另外,道家的思想对李白也有较大影响,李白对道学有过深入的研究,又好访道炼丹,诗心与道心相通,因而以”诗仙“著称于世。对于佛 学,李白也有一定的了解。他追求一种超越现实、超越人生的 美,这正是他佛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因此,在李白的山水诗中, 一直贯穿着两种价值取向,而这主要形成于他的青年时期及 以后的人生经历当中。青年时期,李白己有建功立业、积极入 世的一面,他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希望能够辅佐帝王使国家 富强,百姓;同时又有道家清静无为、消极出世的思想,喜 欢栖隐山林,求仙访道。《江上吟》中,”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 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诗中既有 他对屈原的忠君爱国的肯定与赞誉,又有”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的感叹。一方面要辅佐帝王,一方面又要成 为飘逸洒脱的神仙,这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矛盾一直伴随李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