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兽医学--第一章  临床诊断
          第三节 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
一、饮食状态的观察
 (一)饮欲和食欲
   1.饮食欲减少或废绝:采食量减少,采食的速度减慢。常见采食不久,就退到槽后。
   见于口腔疾病、食道阻塞、胃病、肠便秘的初期、全身发热的疾病等,缺乏营养。
   2.食欲不定:食欲时好时坏,食量时多时少;见于慢性胃卡他;牛的创伤性网胃炎、
   某些维生素缺乏症、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症等。
   3.食欲亢进:食欲旺盛,食量超常。见于饲料配合中精料不足,某些肠道寄生虫病及    犬糖尿病等。以上各病尽管食量增加,但患畜仍然显示营养不良,甚至逐渐消瘦。 
   4.异嗜:对非正常食物成份表现出很强的食欲。常见于肠道寄虫病及某些营养成分缺    乏病。
 (二)咀嚼与吞咽
   1.咀嚼障碍:病畜有食欲,能采食,但咀嚼时表现困难,或不能咀嚼,或咀嚼显示痛
   苦,或咀嚼不碎的饲草形成草团、草饼,又从口腔中吐出。见于马的牙病、牙齿不整、
   口炎、舌病、咀嚼肌麻痹等。
   2.吞咽障碍:病畜吞咽时表现摇头伸颈,咳嗽,或由鼻孔(马)逆出混有饲料残渣的唾    液或饮水。见于咽炎、食管阻塞,偶见于食管麻痹、咽背淋巴结肿胀饮食状态的观察口腔、咽和食管的检查腹部及胃肠检查排粪动作及粪便感观检查直肠检查
 (三)反刍、嗳气和呕吐
   健康牛一般在饲后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开始反刍;每昼夜要反刍6-8个过程,每个反刍
   过程需要40-50分钟;每个反上来的食团在口内咀嚼50次左右,为时1分钟又下咽;牛
   反刍时多喜伏卧。
   病理性的反刍、嗳气和呕吐
   反刍障碍:反刍的间隔时间延长,次数减少,每次反刍的时间缩短,严重者反刍停止,
   鼻镜干燥甚至龟裂。见于全身发热的疾病、瘤胃积食、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瓣
   胃秘结、真胃变位、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
   嗳气减少:见于反刍兽的前胃弛缓、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发热性疾病(因原发病
   使瘤胃或前胃机能继发性的减弱)。
   呕吐是一种病理性的反射活动,肉食兽容易发生呕吐,猪及反刍兽次之。马属动物极少
   发生呕吐。
   呕吐常见于肉食兽的急性胃炎、过食或口服某些药物 (猫或猫科动物)、中毒和肠阻塞
   ,偶见于反刍兽的急性瘤胃炎;马属动物一旦发生呕吐而同时伴发全身情况恶化的,应
   考虑是否胃破裂。
二、
口腔、咽和食管的检查
 (一)口腔检查
   1.开口方法
    (1)徒手开口法
    (2)开口器开口法
   2.病理变化
    (1)流涎
      口腔分泌物增多并从口腔流出,见于口炎和吞咽障碍性疾病
    (2)气味
      健康家畜的口腔无特殊臭味。异常情况
      a.一般臭味:见于口炎等
      b.腐败臭:见于龋齿、坏死性口炎、齿槽骨膜炎等
     c.酮味:见于奶牛酮血病
    (3)口温
      口腔温度除了口腔本身发炎使口腔温度升高之外,口腔温度的异常变化与体温异
      常变化的诊断意义相同。口温升高见于热性病。口温降低见于贫血、虚脱和频死
      期。
    (4)口
      健康家畜口为粉红,口腔粘膜异常颜的诊断意义与眼结膜颜的检查相同
      。潮红见于口炎;苍白见于贫血;黄染见于黄疸。
    (5)口腔粘膜湿度:湿度增加见于口炎、舌炎、咽炎、食管阻塞。口腔干燥见于全身
      性发热疾病、严重脱水。
    (6)牙齿形态:牙齿磨灭不整,见于骨软症和慢性氟中毒。
 (二)咽的检查
   正常情况:大家畜咽的外部视诊,健畜头颈自然,动作灵活;咽的外部触诊,检查者的
   两手手指垂直触压咽部,被检家畜没有疼痛不安的反应;小动物的咽内部视诊,咽腔粘
   膜湿润、有光泽。
   病理变化:当病家畜发生吞咽障碍时,应对咽部进行检查。这时可见病畜咽部周围肿胀
   、头颈伸直、头颈动作不太灵活。见于急性咽炎。
 (三)食管的检查
   检查方法
   (1)视诊、触诊:用于颈段食管
   (2)探诊:用于胸、腹段食管
   正常情况
   (1)食管为一肉质管道,检查者在左侧颈静脉沟处自上而下的对颈段食管进行触压,健
    畜不见异常。
   (2)胃导管探诊:胃管经鼻(或口)、咽插入整个食管,健畜应通行无阻。
   食管异常情况有
   (1)食管阻塞:食管颈段阻塞临床比较少见,如有饲料团块、多汁饲料或异物阻塞,通
    过外部视诊与外部触诊而确诊。胃管插到阻塞部受阻,根据胃管插入的长度估计阻
    塞物所在位置。
   (2)食管狭窄:食管狭窄临床比较少见,狭窄部往往只能插入较细的胃管。
三、腹部及胃肠检查
 (一)腹部的视诊、触诊、叩诊
   1.腹围增大
    因肠管内积食、积气、积液或腹腔内积液
    (1)肠管积气:肠管内积有多量发酵的气体、肠管积气的临床特征是腹部上方明
显膨
      大,肷窝消失,腹部触诊腹壁紧张,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大肠臌胀。
    (2)肠管积食:多量肠内容物积于肠内,临床特征是腹围中等程度增大,腹部触诊腹
      内较硬,见于肠便秘。
    (3)腹腔积液:腹腔积有大量的渗出液或漏出液。见于马、牛的急性腹膜炎、犬的慢
      性腹水等。
   2.腹围缩小
    因肠内容显著减少,这时的马腹极似犬腹,俗称“吊”,原因有以下几点
    (1)剧烈而频繁的腹泻,如急性肠炎、发霉饲料中毒、副伤寒等。
    (2)长期的消化机能紊乱,如慢性胃肠炎、骨软症等。
    (3)慢性消耗疾病,如肠内寄生虫病、马慢性传染性贫血等。
 (二)胃肠检查
   1.牛的胃肠检查
    (1)瘤胃的检查
     a.部位
      瘤胃位于左侧腹腔的绝大部分,前端与第7-8肋骨相对,后端直达骨盆前口,
      右侧与瓣胃、皱胃、肠、肝接触,背侧在腰肌的下方,腹侧与腹腔底相接触。
     b.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其中以触诊和听诊为主。
     c.正常情况
      视诊:健牛在饲喂前左肷部凹陷,饲喂后左肷部变为平坦。
      触诊:瘤胃蠕动次数:检查者把拳抵于左肷部,瘤胃每起落一次则为一次蠕动,
      健牛瘤胃一般每分钟蠕动1-2次,有时可达3次。饲后2小时蠕动次数较多,饲
      后4小时蠕动次数有所减少。
      瘤胃内容物的性状:饲前因瘤胃上部存在一层气体,左肷部比较松软而有弹性;
      饲后左肷部触诊呈捏粉样。
      叩诊:瘤胃上部(肷部)叩诊呈鼓音,由肷部向下逐渐变为半浊音,其下部完全
      为浊音。
      听诊:瘤胃蠕动呈“沙沙”声,每次蠕动音量由强变弱,最后停止。一次蠕动
      约为10秒左右。每分钟平均蠕动1—2次。
    (2)网胃检查
     a.部位
      网胃位于腹腔左前下方,体表投影在6-7肋间,前缘紧挨膈肌。它与胸腔的
      心脏相距只有1厘米左右,后缘恰在剑状软骨之上。
     b.方法
      主要用于检查有无创伤性网胃炎。
      视诊:把牛牵到坡上,令其自行下坡,并观其步态。
      触诊:触压髻甲及剑状软骨,观其有无痛感。
      叩诊:叩击网胃体侧投影区,叩击力量先轻后重,观其有无疼痛不安等反应。
      金属探测器的检查:这
种方法的诊断效果较大。
      病理变化:牛的网胃疾病主要是创伤性网胃炎。对该病的诊断,应当运用上述
      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3)瓣胃检查
     a.部位
      瓣胃位于腹腔右侧,体表投影在7-10肋间及肩关节水平线上下约3厘米
      范围内。
     b.方法及正常情况
      叩诊:用锤板或拳头叩击瓣胃体表投影区,叩击的力量应先轻后重,健康牛不显      疼痛不安等反应。
      听诊:静静的在瓣胃的体表投影区听诊,可以听到轻微的“沙沙”音。
     c.病理变化 瓣胃的疾病主要是瓣胃阻塞。役牛比乳牛多发。
      临床表现是不采食,不反刍,大便干硬而少,鼻镜干裂,全身显示脱水,饮入的
      水常积存在瘤胃。瘤胃冲击性触诊,可以听到振水音。瓣胃注入泻剂疗效良好。
    (4)皱胃检查
     a.部位
      皱胃位于右肋弓下及剑状软骨部,它的体表投影在9-11肋间。皱胃的大
      部分紧贴腹腔底壁。
     b.方法及正常情况
      视诊:临床诊断价值不大。
      触诊:沿右肋弓下触压,无任何反应。
      叩诊:沿右肋弓区叩打,皱胃区应为浊音。
      听诊:皱胃蠕动音极似小肠音的流水音,但其音量却比小肠音为弱。
     c.病理变化
      皱胃炎:鼻镜干燥,反刍障碍(间断、无力或停止),瘤胃收缩无力,皱胃区强
      力叩诊常显示疼痛不安。粪便潜血检查常呈阳性反应。
      皱胃阻塞:
      皱胃变位:皱胃变位多发生于分娩之后。它常从腹腔的右侧转向左侧,是时在
      左侧肋弓区叩诊呈鼓音,有时伴发腹痛或腹胀。粪便常呈糊状,其中混有粘液
      或粘液块。粪潜血检验多半为阴性。直肠检查有助于诊断。
   2.猪的胃肠检查
    (1)检查方法 猪取站立姿势,检查者自两侧肋弓后开始,渐向后上方滑动加压触摸;
      或取侧卧,用屈曲的手指,进行深部触诊。用听诊器于剑状软骨与脐中间腹壁听
      取胃蠕动音,腹腔左、右侧下部听取肠蠕动音。
    (2)病理变化 触诊胃区有疼痛反应,见于胃食滞,当胃食滞时行强压触诊可感知坚
      实的内容物或引起呕吐;肠便秘时深触诊可感知较硬的粪块。胃肠炎时蠕动音增
      强,便秘时肠蠕动音减弱,肠臌气时叩诊呈鼓音。
四、排粪动作及粪便感
观检查
 (一)排粪动作的检查
   排粪动作是动物排粪时的一种复杂反射活动。正常状态下,动物排粪时,背部微拱起,
   后肢稍开张并略前伸。犬排粪采取近似坐下的姿势。
   正常动物的排粪次数与采食饲料的数量、质量及使役情况有密切关系。马每日排粪次
   数为8-10次,牛10-18次,肉食动物1-2次。
   排粪动作异常的主要表现见以下几种
   1.便秘:表现排粪费力,次数减少或屡呈排粪姿势而排出量少,粪便干结、深。见
       于一切热性病、慢性胃肠卡他或胃肠弛缓。
       反刍动物便秘,还常见于瘤胃弛缓、积食和瓣胃阻塞等。马、骡的肠便秘(结
       症)是腹痛症中最多发的一种,此际,并伴有各种腹痛不安的反常姿势。
   2.腹泻或下痢:表现为频繁排粪,甚至排粪失禁,粪便呈稀粥状,甚至水样。腹泻或
          下痢是各型肠炎的特征,包括原发性、继发性或某些侵害胃肠道并引
          起其发炎的传染病也见于腹膜炎、某些肠道寄生虫病(如牛的隐孢子虫
          病)及某些中毒病。仔猪缺硒病时也见有腹泻现象。
   3.排粪失禁:即动物不经采取固有的排粪动作而不自主地排出粪便,多是由于肛门括
         约肌弛缓或麻痹所致。见于荐部脊髓损伤和炎症或脑的疾病。引起顽固
         性腹泻的各种疾病,也常伴有排粪失禁现象。
   4.里急后重:表现屡呈排粪动作并强度努责,而仅排出少量粪便或黏液,是直肠发炎
         的特征。顽固性腹泻时,常有里急后重现象,是炎症波及直肠黏膜的结果。
 (二)粪便的感观检查
   1.粪便的数量、形状和硬度
    不同种属动物,其粪便的正常形状各异。在观察粪便的数量和形状、硬度时,应注
    意排除动物采食饲料的数量、种类、质量和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在腹泻时(尤其是初期)粪便量多而稀薄,且不呈固有的形状;便秘时,由于水分    为肠壁吸收,粪便少而干硬。病程经过较长的便秘,粪便可呈算盘珠子状。
   2.粪便的颜和气味
    犊牛和仔猪下痢时,粪便呈灰白;便秘时粪便深;肠道出血时,粪便呈红或
    黑。
    肠卡他、胃肠炎时,由于内容物的发酵和腐败,粪便呈酸臭味。
五、直肠检查
  直肠检查是手伸入直肠内隔着肠壁对腹腔及骨盆腔器官,进行触诊的一种方法。直检对
  大家畜发情鉴定、妊娠诊断、
腹痛病、母畜生殖器官疾病、泌尿器官疾病具有一定的诊
  断价值,对某些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术前准备
   1.四柱栏站立保定,为防卧下及跳跃,要加腹带及肩部压绳。
   2.术者剪短、磨光指甲,戴上一次性长臂薄膜手套,涂肥皂水或石蜡油润滑。
   3.对腹围增大的病畜应先行盲肠穿刺术或瘤胃穿刺术放气,否则腹压过高,不宜检查。
   4.对腹痛剧烈的病马应先行镇静,然后检查。
   5.用适量肥皂水灌肠,可排除积粪,松弛肠壁,便于检查。
 (二)操作方法
   术者站于病畜的左后方,以右手检查。检查时五指并拢成圆锥形,旋转插入肛门并向前
   伸入直肠,如遇粪球可纳手掌心取出。
   如膀胱积尿,可下压膀胱,排出尿液。
   病畜骚动努责时可停止前进或稍后退,待其安静后再慢慢伸入,直至将手伸到直肠狭窄
   部后,即可进行检查。如病畜努责过甚,可用1%普鲁卡因10—15ml行后海穴封闭,使
   直肠及肛门括约肌松弛。
 (三)检查顺序与内容
   1.肛门及直肠检查
    检查肛门的紧张程度及其附近有无寄生虫、黏液、血液、肿瘤等,并注意直肠内容
    物的多少与性状,黏膜的温度及湿度等。
   2.骨盆腔的检查
    术者的手稍向前下方即可摸到膀胱、子宫等。膀胱空虚,可感知呈梨形的软物体;当
    膀胱过度充盈时,感觉似一球形囊状物,有弹性和波动感。触诊骨盆壁是否光滑,有
    无脏器充塞和粘连现象。如后肢呈现跛行,须检查有无盆骨骨折。
   3.腹腔检查
    (1)马腹腔检查 小结肠大部分位于骨盆口左前方,肠内有成串的鸡蛋大小粪球,由于
      小结肠游离性较大,便于检查;左侧结肠位于腹腔左侧、耻骨水平面的下方,其
      骨盆弯曲部在骨盆腔前口的左前下方,其下层结肠内外各具有一条纵带和许多囊
      状隆起,当左侧结肠便秘时容易摸到;左肾位于第二、三腰椎左侧横突下,质地
      坚实,呈半圆形,手掌向上即可感知;由左肾下方向左腹壁滑动,在最后肋骨部
      可感知脾脏的后缘,脾脏后缘呈镰刀状;从左肾前下方前伸,当患急性胃扩张时
      可摸到膨大的胃后壁,并随呼吸而前后移动;盲肠位于右肷部,触诊呈膨大的囊观察一种小动物
      状,并可摸到由后上方走向前下方的盲肠纵带;于前肠系膜根稍右前方可触胃状
      膨大部,便秘时,可感知坚实而呈半球形;沿前肠系膜根后方,向下约距腹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