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观察小动物 | 单元 | 四单元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一年级 |
学习 目标 | 1.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常见动物。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交流。 4.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 ||||||
重点 | 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常见动物,知道不同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外形特征不同,并能用语言描述。 | ||||||
难点 | 知道不同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能用语言描述常见动物的某些明显的外形特征.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情境再现: 在校园的小路旁,波波手上拿着一个装着蚱蜢的透明小盒子。他得意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蚱蜢。 思考:蚱蜢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交流,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一下动物的运动方式,学习《观察小动物》 。 | 认真观察,交流自己的看法。 |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 ||||||||||
讲授新课 | (一)活动1:身边的小动物 思考:(1)不同的动物各有什么运动方式。 观察:分小组合作到室外进行观察,寻身边的小动物,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汇报交流:对同学的讲述情况进行评价,奖励优胜得的同学。 小结:常见的动物运动方式。用足行走的蚂蚁、用四肢跳跃的青蛙、用足爬行和用翅膀飞行的瓢虫、用腹足爬行的蜗牛。 (2)模仿小动物的运动 试一试模仿你所观察到的小动物的运动方式。 小组之间比一比,看看那组同学模仿的最像。 (3)拓展:还能举出更多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吗?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选出代表回答。 野鸭——游泳、行走、飞行 游蛇——游泳、爬行 青蛙——游泳、跳跃 蝗 虫——爬行、跳跃、飞行 (二)活动2:动物的外形 讨论:怎样进行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 明确:有没有足、有没有翅膀 然后将常见的小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用语言描述出来,或用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记录:
出示:常见小动物的图片或标本。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观察的小动物外形。 【资料】蝴蝶身体分为头、胸、腹;有两对翅、三对足。蝴蝶的翅膀彩鲜艳,有各种花斑,头部还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 瓢虫也是校园中常见的小动物之一。瓢虫体型呈卵型或圆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瓢虫足及触角较短(通常不明显),当飞行时还能观察到瓢虫的翅膀。 松鼠外形:面容清秀,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尾巴老是翘起来。 乌龟外形:壳略扁平,背腹甲固定而不可活动,背甲长10一12厘米、宽约15厘米,有3条纵向的隆起。头和颈侧面有黄线状斑纹,四肢略扁平。 蜜蜂外形:两对翅发育完善。体较粗壮,尾锥形,有蜇刺。后足有携带花粉的构造。 |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分小组活动。 做一做 说一说 观察常见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并讨论、总结 分小组选择几种动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讲述动物的运动方式。 对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有目的的细致观察。 学生进行模拟动物运动方式的活动。 拓展活动,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讲述动物的外形。 小组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通过观察了解和掌握身边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 ||||||||||
课堂练习 | 指出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 观察一种小动物乌龟、蝴蝶、猴子 | 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 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 ||||||||||
作业布置 | 说一说,你知道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 ||||||||||||
课堂小结 | 我们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动物,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并观察了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我们要珍爱自然,珍惜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 |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 ||||||||||
板书 | 第13课 观察小动物 模仿 :运动方式 蚂蚁 青蛙 蜗牛 瓢虫…… 描述:外形特征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