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
《昆明的雨》教案 篇1
  【知识目标】
  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__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__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说诗情,导入新课
  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嘻嘻哈哈,边吃边聊。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然木香花会有的。猪头肉也会有的。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二、读文本,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雨”,__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明确: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因为“仙人掌不仅多,且极肥大,可以种在菜园的周围代替篱笆,并且倒挂着也能开花。
  因为“昆明雨季最多的还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湿空气最有特征性的景物”;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
  昆明的杨梅不仅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而且颜黑红黑红的,名字也很好听,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和木香花,缅桂花“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教师小结:在这篇__中,汪老不仅仅关注着昆明的雨,还描绘了很多自然风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这一草一木中,显示出汪老独特的诗情和生活雅趣,他还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他们,然后携入文字,与我们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品语言,体悟深情
  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
  例如:
  ①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描写雨的片段
  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但,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却尽在其中!
  ②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为何要写买花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