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写作背景】
1.《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即:今天的陕西兰田县)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2.诗人又因早期信仰佛教,佛教追求的是超脱、远离世俗争斗的思想,此时他又因官场的不得志而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3.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悠闲的生活。
【主题思想】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
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思乡的诗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重点问题】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来反衬。
4.全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独坐”、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5.《竹里馆》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6.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竹与夜、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7.“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8.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9.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优美、高雅:宁静淡泊。
10.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绝俗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安闲自在,与世无争的内心世界。(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怡然自得的心境。)
11.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比阅读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
诗作在表达诗人离别伤感的愁绪时,写到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景物。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几层意思?
答:我从诗中读出了三层意思:(1)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2)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3)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4.“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5.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示例1: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2: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3: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或运用以景传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6. 《竹里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明月明月所表达的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明月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竹里馆》中的明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传达出诗人宁静、淡
泊、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
12、《竹里馆》和《鸟鸣涧》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练习
甲诗: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甲乙两首诗在景物(环境)描写方面有哪些共同之处?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都写出了月夜环境的清幽宁静。(2)都采用了借景抒情,以动(声)衬静的表现手法。
2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画面(不少于40字)
一轮明月升起,皎洁的月光银箭般射进山林,惊动了林中栖息的鸟儿。它们时飞时鸣,那悦耳的叫声在这春天宁静的溪涧中,久久回响。
13.认真阅读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两首诗,完成练习。
〖甲〗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两首诗中都写到“明月”这一意象,请说说它们在两诗中的作用。
《竹里馆》中的明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传达出诗人宁静、淡
泊、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夜上受降城闻笛》如霜的月,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做铺垫。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叙述。
借景抒情:
《竹里馆》借助“竹,与夜、明月”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夜上受降城闻
笛》借助回乐峰、受降城、丘陵下的沙地等月下景。表达了出征在外的人们对于家乡思念之深切。
3.两位诗人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竹里馆》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出征在外的人们对于家乡思念之深切。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写作背景】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首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或亲人呢?从而引起思乡之情。
【重点问题】
1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无意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3.“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飞”字写出出手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4.第二句和第四句的修辞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怎样?
①夸张,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杨动听。②反间,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
效果。
5.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6.“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
“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7.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抒写了离别行旅之苦。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被笛声引起了思乡之情。
8.请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散”是均匀、遍布。 “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10.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11.你是否同意“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12.下面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13.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练习:
甲诗: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乙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1.甲乙两首诗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知何处吹芦管,征人一夜尽望乡。(1)相同点:甲乙两首诗都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2)不同点:甲诗还表达了作者在洛阳游历时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乙诗还表达了戍边将士满心的哀愁。
2.赏析“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妙处。
(1)诗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月比作寒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的凄冷,描绘出一幅大漠月夜图。(2)烘托了戍边将士悲凉的心境,情景交融,为下文写思乡之情作铺垫
3.甲乙两首诗都写到了夜晚“笛声”,有何作用?
“笛声”是情感的触发点,是写景与抒情的纽带,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4.甲诗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1)“暗”是隐藏不露、悄悄的意思;(2)这里用“暗”与“谁家”照应,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寂静的夜晚,突然听到笛声,听者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用得恰当;(3)笛声暗传,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切合诗歌思乡的情境。
5借景抒情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请分别阐述“散入春风满洛城”、“受降城外月如霜”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