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月亮意象表现中国人的思乡情结
思乡是每个人心中的情愫,也是中国人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无论男女,家总是他们盼望归去的港湾,中国人总是喜欢通过描写看到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可谓是触景伤情。也正是这样不老的思乡情结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重要的创作题材,并以各种方式,从各种角度加以显现。其中以月为意象来表达中国人思乡的情结的最为常见和经典。
月亮作为最经典的思乡的意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们的分离的团圆相呼应,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元宵节”是人们赏月的节日,同时也是华夏儿女团圆的节日,乡思的节日。中国人将月夜与愁思联系一起,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氛围.在古诗词长河中,“月”人抒发自己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思念故土浓情思的意象。人们在思乡、怀人时都习惯望月倾吐。每每在这个时候,离家在外的游子或者是旅人又或者是远征在外驻守边疆的军人看到如此皎洁的月光时怎能不引发自己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呢?
在这人月团圆的节日里,月光泻下,引发了诗人节日里思乡之情。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节日里思念家乡的情景。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指的是中秋之夜。“中庭地白树栖鸦”,
一句与李白《静夜思》中的“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意思是明月当空,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白白的霜雪。在树上栖息的鸦鹊叫声已经渐渐的平息它们终于适应了狡黠的月光“树栖鸦”进一步烘托了月夜的寂静。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可以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有谁看到着月亮没有想起家乡的亲人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作者从一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愁。
思乡的诗歌
夜静、月明,月是如此的圆圆满满,引人遐想,可谓是最能表现节日里思乡的意象。
月有孤独、寂寞、明静、旷达的气质,千百年来静静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海桑田、悲欢离合因而它更能传载游子的情思。因为喜欢故乡,故乡有思念的亲人,有熟悉的一草一木,有倾心的山山水水,这月亮
在游子的眼里就格外明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仰头看明月,这明月照在这里,也同时照在千里之外,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就让这月光把相思之情寄给千里之外的人吧。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人们思乡念人跟月亮联结,是将月亮的清冷与游子内心的寂寞冷清揉和在一起。天下就那么一个月亮,不管天南地北的人,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你看着这月亮,你远在天边的家人看的也同样是这月亮,天各一方的两颗心,就靠这月亮连系上了。远离故乡的游子们,常常面对清冷冷的月亮思念家乡。
这首诗,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望月怀远》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全诗把“月”作为抒情对象之一。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把月写得美丽。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
月是如此的缠绵深远,自已与天在一方的家人情系一月,可谓是游子思乡最好的寄托。
旅途中寂静凄凉,尤其到了夜晚,月光泻下,思乡之情难以控制,那在外漂泊的旅人啊!怎能不惦记思念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人呢?《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在旅馆中没有好朋友作伴,自己一个人凝神沉思。在寒灯下会议九日里的事情,听到孤雁的哀鸣竟想难以入眠。梦见返回家乡路途遥远,到家时已经附小,家属道家要个上一年。苍江上一片美好的烟雾与月门前有在小船上垂钓的人。抒发思乡之情当然还是少不了月亮的,那烟雾与月亮交融,一片寒凉,让人思念自己温暖的家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首诗抒发了旅途中状况的寂寞凄凉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是人在旅宿,凄凉的夜晚怀念家乡抒发了自己陈宇的心情感受。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在开篇的时候就提到了月亮,即以月亮为其中的一个意象,月亮已经落下,看着江面上的渔火,听着寺里的钟声,怎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夜凉如水,月亮又是如此的孤独,冷清,在外同样孤独的游子借以这得月亮表达思乡之情再好不过。
从军的将士远离家乡,开始了征途,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沙漠里,夜晚的月亮显得更加的明亮和凄凉,也许不经意的一瞥一回首之间那股不可压制的思乡之情像将士的热情般喷薄而出。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难。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
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
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
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
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又是一个月夜,凄凉寒冷,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夜晚的大漠,景一览无余,月亮没有陪衬的挂在天上,一片沙漠,一个月亮,一支队伍,如此苍凉悲怆,家里的月亮会不会也这样凄凉?月亮这个意象同样可以展现和烘托将士的思乡之情
思乡是中国人最基本,最久远的情愫之一。中华民族是个依恋故土的民族。离家在外的人都眷恋着家乡,眷恋着亲人,他们借月亮这个意象,抒发着自己思乡之情。月亮寓意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同样也是冷冷清清,体现了离家在外的人的境遇,所以说月亮不仅代表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