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 道 难(一字一译)原文 注释 翻译
                唐  李白
林伟贤正能量广播稿
原文: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噫吁嚱:三个都是惊叹词。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危:高峻。乎:语气词,啊。高:峭险。哉:啊。蜀道:一般指自陕西进入四川的山路。之:的。难:艰难。于:比。
译文:噫,哎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原文: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及:和跟。开国:开国的事迹或传说。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不知道。
译文:蜀国先王蚕丛和鱼凫开国的传说是多么久远渺茫!
原文: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不与:不跟,不与。一作“乃与”。秦塞:秦地。古代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开始与中原相通。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译文: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
原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西当:在西边的。当:在。太白:山名,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秦岭主峰,在今陕西省周至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可以。:用来。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
译文: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
原文: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然后:这样以后。天梯:险峻的山道。石栈:在山崖上凿石架木修建的栈道。相:互相钩连:联接。
译文: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把秦蜀相连。
原文: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六龙:相传太阳神坐由六条龙拉的车而行,被高标所阻而回车。高标:指蜀山中的最高峰。冲波逆折:激浪逆流。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译文: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
原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黄鹤:即黄鹄(Hú)善飞的大鸟每日早餐食谱。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想要度过、翻过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译文: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原文: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何:多么。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萦岩峦:缭绕在山峰间。
译文: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原文:扪(mén)(shēn)历井仰胁(xié)息(xī), 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扪(mén):用手摸。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历:经过。:昂头望天。胁息:屏气不敢呼吸。以手:用手。膺:胸。抚膺:抚胸。坐:坐下。
译文:手可以摸到参、井星,抬起头来望天,紧张的让人屏住呼吸,坐下用手抚胸口长长叹息。
原文: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请问。君:入蜀的友人。西游:指入蜀游玩。何时还什么时候回来呢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岩
译文:请问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
原文:但见悲鸟号(háo)古(古一作枯)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但见:只听见。悲鸟悲伤的鸟儿。号:哀鸣哀号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
译文:只见那悲伤的鸟儿在古树上哀鸣哀号;雄雌相随绕林飞翔。
原文: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闻:又听见。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啼夜月:在月夜悲惨的啼叫。:忧愁。空山荒荡的空山
译文: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回荡)在这荒荡的空山!
原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一般指自陕西进入四川的山路。之:的。难:艰难。于:比。凋朱颜:容颜为之衰老。凋朱颜:红颜带忧,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由红润变成铁青。
译文:蜀道难走呵比登天还难,叫人听后惊骇得脸突变?
原文: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连峰:座座相连山峰去:距离。去天:离天。盈:满.倚贴绝壁:陡峭的山壁。
译文: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原文:飞湍(tuān)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hè)雷。
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撞击的意思。:山崖。转,使....滚动。壑:山谷。:雷鸣般的声音。
译文: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争相喧闹着;水冲击山崖,使破碎的石块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
原文: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
其险蜀道艰险若此:像这样嗟:叹惋之词,表叹息,可译为唉尔:你。远道之人远道而来的人。之:的。胡:何。胡为:即“为何”,为什么。来:指入蜀。:呢。
译文:“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来呢?
原文:剑阁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夫:一人。当:阻挡,把守。当关:守关。:万人。莫开:不能打开。
译文: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原文: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
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倘若,假如。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不是:行容词用作名词,亲信之人。化为:变化成为。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译文:守关的将领如果不是亲信,就会成为叛乱者,便会酿成大祸。
原文: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xuè),杀人如麻。
朝:早上。避猛虎:躲避猛虎:晚上。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猛虎长蛇都指叛臣逆贼,与上文“狼与豺”同义。吮:吸。磨牙吮血:(猛虎长蛇)磨牙杀人如麻:杀人如斩乱麻。
译文: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原文: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城:锦官城、今四川成都。虽云乐:虽说能够享乐。还家:回家。
文:“锦城虽说是个能够享乐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
原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侧身:转过身体,指回身,转身。西望:向西遥望。咨嗟:叹息,感叹
译文:蜀道太难走呵,简直比登天还难,侧身遥望西蜀,不禁令人感慨与长叹!
本诗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的热爱。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全诗豪情奔放,想像丰富奇异,极具夸张性,语言富于变化而且充满感情,有声有,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蜀 道 难(课文详解)
一、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性格豪放,感情奔放,形成了他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
李白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2、写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3、蜀道介绍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
、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二、字词汇总
1、字音
鱼凫(fú)        猿猱(náo)    扪(mén)参(shēn)历井
膺(yīng)        巉(chán)岩    飞湍(tuān)          喧豗(huī)
砯(pīng)崖      万壑(hè)      峥嵘(zhēngróng)    崔嵬(cuīwéi)
吮(shǔn)血      咨嗟(zījiē)
2、实词
1.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
    2.不与秦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3.可以横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4.上有六龙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5.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6.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钩通相连)
    7.连峰去天不尺(满)
    8.枯松倒挂绝壁(靠)
3、虚词
1.难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2.开国茫然(多么)
  3.黄鹤之飞不得过(尚且)
  4.幂函数的定义域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乎来哉(为什么)
4、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通“非”)
5、词语活用
    1.猿猱欲度攀援  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石万壑雷  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
三、课文精要
1、理解主旨
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条件。因此,朝廷要警惕军事叛乱。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各有什么作用?
示范:这是本诗的主诗的主旨句。它贯穿始终,显示了诗的咏叹基调。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之中。由主旨句我们可以揣摩诗的寓意。
主旨凡三见,是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每一次出现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诗的开头是副句在前,“噫吁,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等张本。诗的中间,副句在主旨句之后,“使人听此凋朱颜”,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前一层是说蜀道之高,而且凄凉万状,后一层是说蜀道极其险恶。结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面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与开头“噫吁,危乎高哉!”一句照应,显得意味深长。主旨句的第三次出现结束了全诗,将“蜀道难”的内容概括无余,使读者兴无穷之叹。
由此可知,主旨句的反复出现,不仅在诗的结构上起着统摄——钩连——总括的作用,而且对全诗的咏叹基调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赏读,赏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
1.拔河比赛写一段话这是一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试给下
面的诗句划分节奏,朗读几遍,说说它们对本诗的内容起什么作用。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在仰望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用散文化的句子,显示了感叹的强烈。感情豪放,统率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承接上一层,用夸张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写蜀道之高峻)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前来的游者深表叹息,显示了诗的咏叹基调)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剑阁险要景象,表明剑阁的特点是易守难攻)
以上诗句节奏灵活多变,都仿佛是诗人在炽烈感情的驱动下,不能自已,脱口而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奔放豪迈的风格。
2.出文中在语言上你认为最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示例:“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3.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示例1: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示例2: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跟回旋曲的主部之后还有一个副部颇有几分相似。具体地说,诗的开头是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噫吁,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等张本。诗的中间则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使人听此凋朱颜”颇有“谈虎变”之叹,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前一层说蜀道凄凉万状,后一层说蜀道极其险恶——这些都是旅游者心理上难以承受的。结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跟开篇“噫吁,危乎高哉!”一句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全部内容概括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