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佩的人作文——袁隆平2篇
篇1
“真正的离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进一杯酒,只是在一个和往常一样的清晨,有人永远留在了昨天”——题记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忙碌;他90岁了,还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其他国家交谈;他一直有一个“禾下乘凉梦”:在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谷粒像花生一样大,一阵风吹来,稻浪起伏,躺在稻穗下乘凉,有这个想法的老人是谁?没错,他就是我最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他从一个梦想开始,并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相比可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的最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1990年代,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作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杂交水稻已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明显。袁隆平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中国向袁隆平颁发首个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也是国内首个特别发明奖的赢家。
山川由此变,草木汉备为之.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爷爷不露声去世。当他看到这条新闻时,他泪流满面。他终究是离开了,带着对祖国和人民最真挚、最深沉的爱,踏着五彩祥云离开了。
在人类文明中,总有一些几个时代的儿子推动着种族向前发展。完成使命后,他们就成了天上的星星。他一定是赶着去创造下一个奇迹了。他曾说:“我一生的追求是让每个人远离饥饿。“袁爷爷你做到了,为天地立心,前程无量。为民立命,大爱无疆;开启万代平安,感受家国情怀。
一日三餐,饭香弥漫,饱食终日常记袁公,在此,我向您致敬,袁爷爷,一路走好!
篇2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
耄耋之年,病榻之上,弥留之际,气若游丝,却心怀天下,心怀稻禾,心怀万民,您是我心中的英雄。
炎日高照,蝉鸣聒噪。你却身着一件衬衣,弯下腰来,愈显佝偻。手捧着稻穗,见证着肥硕。站起身来,一眼望去,广阔的清浅水田上,一排排稻苗,甚是微小,却是点滴的希望,汇聚而起,若繁星点点,汇聚为星海万千。
俯身望去,却回忆起了从前。
六十七年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一届人大的召开,使新中国过渡到了社会主义。那时的你二十四岁,踌躇满志,但数十年征战,祖国早已是积贫积弱,欲强国,必以民。民以食为天,稻乃民之本。多年的颠沛流离,一路上,饿孚盈野,硝烟四起,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十室九空,农田荒芜,草盛稻稀。更深深刺激了你。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依稀可以想见,当年的少年豪气干云,忘身民生。令人惊愕,令人起敬。
七十年代,岁月磨过棱角,时光滑过流年,下放的你,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不时滑倒,脸庞有着点点泥印,带着滑破的血痕。却一心执着,四顾地寻着饱满的野生稻,久不停息。你却不觉苦累,怀念着昔日的惨幕,回想着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毕生追求,坚定不移地努力前行。
恰如其所言:“成功没有捷径。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能使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奋斗,更多的,应是一种信念,一种愿望,一种豪情。
在超市里,他步履蹒跚,额角满是白发,却风尘仆仆地走向米粮,察看着白米,只见粒粒白净,俱皆饱满,嘴角便出现了一丝笑意。又不放心似的,急切询问道:“现在的米价怎么样?稳定吗?”
“袁老,现在的米价是2元一市斤,很是稳定。”一旁的工作人员赶忙回答道。
袁老高兴地点点头。转身离去,只听他呢喃说道:“第三期超级水稻研制要加快了,要让老
百姓吃上更好,更便宜的米,造福更多人。”致敬袁隆平
他已身价千亿,却仍穿着堪称地摊货的衬衣,功勋赫赫,却仍奔走四方,为超级水稻的提高和改良尽心尽力。一位九旬老人如此关心粮价,粮为民之本,更见其以国事承担,以民生自许。令人感慨,令人忘言。
“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人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钱够用就行了,多了是包袱。”袁老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功高而不自矜,财多而颇节约的人。
朴素的伟人,一言一行,无不显示着担当与伟大。心比天高,路比海阔。不懈奋斗,不懈成就。袁老一人,却见九州风骨,华夏性情。一心为国,一心为民,功高而不自矜,财多而颇节俭。袁老,您这位当代神农,是我心中的英雄。
发布评论